社会主义就是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2367
颗粒名称: 社会主义就是好!
其他题名: ——龙风一队干部、社员畅谈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分类号: D614
摘要: 这段报道描述了中国龙凤大队第一生产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公有制,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了高产量和高产值,使得社员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报道强调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创造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富裕起来的能力,并且普遍教育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同时,通过个别案例,突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特别是在解决颓废、堕落的社会现象方面。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抚顺市 农业学大寨

内容

郊区碾盘公社龙凤大队第一生产队,是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这里,队富社员也富。去年,这个人均仅有一亩二分地的生产队,依靠公有制的力量,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蔬菜亩产一万四千斤,每亩产值五百二十元,水稻亩产一千二百斤,全队总产值达二十六万七千元,社员人均收入二百七十六元。社员绝大部分上班都骑自行车,青年社员都戴手表。近一年多来,有二十户人家买了电视机,社员储蓄额达七万元,平均每户四百三十元。
  龙凤一队干部社员切身感到,社会主义以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能够创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好、贡献大的农民首先富裕起来。这个队共有一百六十三户人家,其中有百分之三十在解放前讨过饭,是逃荒过来的。解放后,他们把心拴在社会主义上,真心实意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出勤多,贡献大。队里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使这部分社员多劳多得,首先富裕了起来。社员杨敏生,成年给队里掏大粪,队里按定额下分,去年他挣八千分,收入二千元,平均每月收入一百六十六元。鲜族社员贵顺太,年过六旬了,他和老伴终日在队顶班劳动,他的女儿在大队砖厂做工,去年年终分配他家净剩一千六百元,分红那天,他当场拿出五百元储蓄。现在他家四口人住着三间砖瓦房,缝纫机、朝鲜柜、书柜、写字台把屋地炕梢摆得满满登登。队干部王春芝问他老伴:“这样的好生活哪来的?”她回答:“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社会主义给咱们带来了幸福生活!”
  龙凤一队干部社员还认为,社会主义能够普遍地教育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解决资本主义国家无法解决的颓废、堕落的社会现象。在一次学习坐谈中,这个队的干部、社员议论了一个社员过去曾对社会主义有过糊涂认识。前些年,这个社员好吃懒做,游商逛市,成年出去干焊铁壶等私活,挣一个花俩,欠队一千来元。党支部不断地对他进行劳动教育和守法教育,限制他离开社会主义方向的作法,促使他参加队里劳动,勤俭过日子。这两年,他不仅还清了欠队款,还积蓄了一千多元。分析这个事例,社员吴文成说:“社会主义使浪子回头,这在鼓励投机钻营、不劳而获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解决的。”
  龙凤一队干部社员还以这里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福利不断增加,“少有所学,老有所养”,许多年老体弱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社员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等许多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党支部书记林廷湖家有五个孩子在中小学念书,由于队里实行免费就学制度,一年节约学费二十四元。贫农社员汤维国单身一人,患有较重的气管炎,干不了重活,队里安排他打更、看场院,每天挣十个工分,合二元五角钱。他平时细粮肉旦不断,一高兴了就捏上小酒壶,喝上几盅。吃尽了旧社会苦水的孟繁荣已年近八十,失去了劳动能力,队里把他的吃的、住的、烧的、用的全包下来,这位老人见人就说:“社会主义就是好啊!”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成贵
责任者
贵顺太
相关人物
杨敏生
相关人物
王春芝
相关人物
汤维国
相关人物
林廷湖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抚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