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山上的新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2302
颗粒名称: 高尔山上的新城
分类号: K249.6
摘要: 本文述及了抚顺地区历史上与高尔山新城相关的战事与变迁。从隋唐时期开始攻打新城,到唐朝大力攻坚,再到李世勣最后夺城,介绍了新城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历史事件。
关键词: 高尔山新城 隋唐时期 唐朝攻打

内容

北去铁岭的公路,出抚顺城,劈开高尔山,越岭而下。
  当你顺着这条公路登到北大岭上,就会看到公路的两侧,耸立着高高的夯实的黄土层。
  原来这是距离现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在隋朝的时候,高勾丽人在高尔山上筑起的城墙。这坐山城,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新城”。
  新城的城墙,随着高尔山的起伏,蜿蜒围成八里。有东、南、北三个城门,南门是正门,也是排洪的水道。在这坐山城里,驻守着几万高勾丽人。
  在我市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从这里出土的文物,象绳纹瓦片、莲纹瓦当和大沿铁锅,还有铁镢、马蹬、箭头等。都是具有高勾丽特点的文物,还说明在这里曾经进行过频繁的战斗。
  清朝初年,有个叫吴兆骞的诗人,他登上高尔山,观光了塔下的观音阁。然后写了一首题目叫《抚顺寺前晚眺》的七律,诗的头两句写道:乱山残照戍城东,立马萧萧古寺空。他把这坐山城称作“戍城”,是因为隋唐时代对新城进行过多次的争夺战。据史书所载,隋唐时期曾六次攻打过这坐新城。
  隋朝是在大业九年(公元618年)来攻打的。隋王朝“以军将指扶余道,进军至新城,贼数万背城结阵。(王)仁恭帅劲骑一千击破之。”(见于《隋书·王仁恭传》)但是,隋朝却没有在这里守得住。
  到了唐朝,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开始,在二十二年的时间里,先后攻打新城达五次之多。直到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才被唐将李所破。在这五次的争夺战中,第四次是在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的六月,由营州督都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和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两个人,率兵前来攻打新城。(《资治通鉴》卷二百)但也是杀虏了一阵之后便走了。
  过了九年,已经是八十五岁的李世勣(李勣),作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又来攻打新城。从二月开始,一直断断续续地打到九月,城里边的人才把守城官绑起来,打开城门投降。
  李夺得新城之后,留下庞同善和高侃镇守新城。盖苏文的儿子泉男建又“遣兵袭其营”,结果又被武卫将军薛仁贵打败。
  李、薛仁贵继续向南攻战,留下契苾何在新城驻守,设建制为新城州,属于安东都护府管辖。从这个时候开始,抚顺这个地方划为唐朝的行政区。
  在李动员攻打新城的时候,曾经对他的将领说过这么一段话:“新城是高丽西境镇城,最为要害,若不先图,余城未易可下。”(《旧唐书·高丽传》)果然,攻下新城之后,“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由此可见,抚顺从来就是个十分重要的地方。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金洪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抚顺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