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结婚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2112
颗粒名称: 李柱结婚记
分类号: K892.4
摘要: 本文解释了李柱因家庭出身地主难娶妻,终遇王桂琴,两人不顾世俗偏见成婚。王桂琴提倡新事新办,不要彩礼,骑自行车成婚,成佳话。
关键词: 地主 婚姻 新事新办

内容

新宾县城郊公社五里大队第四生产队的社员李柱,今年二月十六日和尹家大队社员王桂琴结了婚。男婚女嫁这本来是平常事,可是李柱娶媳妇的事却轰动了周围的十里八村,被当做佳话到处流传。 李柱今年二十七岁,小伙子长的又高又壮,庄稼地里的活是样样都行,就因为家庭出身是地主,拖了五、六年也没有娶上媳妇,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都为他着急。一九七四年搞了个对象,女方嫌李柱是地主“崽子”,这门亲事便很快地吹了。一九七六年又处了个对象,女方是百般愿意,李柱也挺高兴,可是就在要结婚前的一个来月,这门亲事硬是叫女方的父母和亲属给搅黄了。经过这两次打击,李柱心灰意冷,生产消极,天天想着要离开五里大队,远走他乡,另找出路。直到粉碎“四人邦”以后,才打消了外出的念头。在一九七七年七月份,大队抽他去刘家参加抢修渡槽大会战,他心里高兴,充分发挥了四级瓦工的专长,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这时也来参加大会战的尹家大队社员王桂琴,看他劳动好,爱集体,便偷偷地爱上了他。但是一打听李柱家庭出身是地主,想到自己的父亲是尹家三队生产队长,自己以前当过大队妇女主任,心里便有些犹予起来。小王的心事被住在同一宿舍的五里大队妇女付主任张明凤知道了,她多次邦助小王要按着党的“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政策,来处理对李柱的爱情。为把这件事办好办妥,张明凤回大队向大队党支部做了汇报,立即引起了支书张玉山同志的重视,他抽空找王桂琴交换看法,并介绍了李柱的一切情况,使小王坚定了要和李柱结合在一起的决心。为了邦助小王做好家里人的思想工作,张玉山同志借开会的机会,把这件事和王桂琴的父亲王喜山谈开了,老王听了后哈哈大笑说:我的思想工作不用你来做,中央文件中的每句话都说到俺心坎上了,为了表示我老王坚决拥护中央的英明决定,我决不叫你这个“红娘”坐蜡。就这样李柱和王桂琴在一九七九年一月份正式订了婚。 婚期越来越近,李柱心里越来越着急,因为按时兴的规矩,娶媳妇要拿采礼钱,尤其是出身不好的更得给新娘子多多置办衣物,否则这门亲事也得黄,李柱没有那么多钱,便各处张罗借钱,这个事被他的未婚妻王桂琴知道后,便找李柱商量。她对李柱说:我爱你的是劳动好,热爱集体,我不是爱你的钱财,我做过大队妇女主任的工作,号召过别人结婚时不能要采礼和大操大办,现在轮到我自己头上了就更应当新事新办。二月十六日李柱骑着自行车来到尹家大队接媳妇,王桂琴穿着新衣服,在全村亲友的欢送下,坐上了李柱的“二等”车,走了二十五里地来到五里大队,五里大队的社员新奇地看着,高兴地说:这新人新事是一件件、一桩桩,李柱用“二等”车就接来了新娘。
   (代亚琴、袁义功) 景贵插画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