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0808
颗粒名称: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分类号: D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转移工作重点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总根源和根本动力,我们要提高劳动能力、改革生产工具、发展科技,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
关键词: 生产力 社会主义建设 现代化建设

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完全符合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地、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力。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理论上拨乱反正,在实践中紧紧跟上战略转移。
  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总根沅和根本动力。列宁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文中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唯物主义者。他们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也指出:“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就是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如此,只有迅速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获得日益增长的物质基础,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辩证唯物论在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但是,如果不讲条件,离开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片面地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搞不好社会主义建设。林彪、“四人邦”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大肆鼓吹“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决定性的”,胡说什么“八亿人民主要是抓上层建筑”,“抓好革命,颗粒不收也没关系”。由于林彪、“四人邦”散布的这种唯心论的诡辩论的影响,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有的时候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问题突出,它们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们工作的着重点,需要抓好革命。但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转化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为主的时候,我们工作的重心必须随之转到着重发展生产力这方面来。
  我们是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论者。在每一次大的社会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对于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当它们还有生命力的时候,不能过早地把它们当成旧的事物而抛弃,在一定时期应保持其相对稳定性。林彪、“四人邦”打着“不断革命”的旗号,否认事物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否认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化是受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他们不顾客观条件,实行超越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然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巨大损失。
  在党的工作重心向四个现代化转移过程中,我们必须认清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能力,改革生产工具,发展科学技术,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世德
责任者
列宁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