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以林为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0622
颗粒名称: 因地制宜 以林为主
其他题名: 梨树大队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改变了落后面貌,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分类号: F316.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梨树大队因地制宜,以林为主,发展林业生产,成功恢复森林资源并增加收入。
关键词: 抚顺县 梨树大队 因地制宜

内容

抚顺县五龙公社梨树大队山林资沅很丰富。全大队总面积一万六千二百四十八亩,现有林面积占一万四千一百五十亩。全大队平均每人有林面积三十亩。现有耕地平均每人还不到二亩地。过去那些年,由于只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使得地处纯林区的梨树大队不得不往粮上使劲,毁林开荒,在超过二十五度以上的山坡上种庄稼。结果原来葱郁茂密的森林资沅遭到了严重破坏,木材蓄积量由原来的三万多立方米下降到一万五千立方米。而粮食产量也很低,平均亩产只有三百多斤。由于滥砍乱伐,只砍不造,毁林开荒,使地表失去了屏障,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一九七一年一次涨大水就冲毁了一百多亩耕地,冲走房屋十五间和两万多斤储备粮。惨痛的教训,使梨树大队的干部群众感到:这么干,既破坏了山林资沅,粮食生产也上不去。社员们说:难道只有向国家交售粮食才算贡献,交售木材就不算贡献吗?在我们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就应该把劲使在这个九山上,把林造好管好,造福子孙。如果,把九分山置之不顾,只抓半分田的粮,我们就要造子孙孽,一害国家,二害集体,三害自己。于是大队确定了以林为主的方向。大队成立了林业管理委员会。一九七五年,大队又抽调十多个专人办起了大队林场和苗圃。为了解决造林不统一,造林不能集中连片的问题,大队实行了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把各生产队的林地合理作价,收归大队,分期付款。采取大队造林,小队出工,合理付酬的办法。一九七五年以来,共付小队造林、抚育款和其它林业生产费用达一万五千多元。
  
  在林、农生产时间安排上,他们采取宜农集中抓农,宜林突击抓林的方法。这样,全年用于林业生产的时间占三个月以上。在工作方法上:他们“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做到了苗木自给,自采各种树种二千多斤。从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七八年,共造林一千五百多亩,是建国二十五年造林总和的三倍。改造天然次生林四百五十亩,四旁植树一千二百多株,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为了把森林资沅充分地利用起来,他们还大搞综合利用,把抚育改造下来大量梢头枝丫,做成包装箱,学生桌椅板凳、纸夹板等成品投入市场,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增加了收入。从一九七六年到一九七八年末,共向国家交售木材一百八十多立方米,各种木制小商品五千多件,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计划。同时还发展耳木两千多段,栽植山楂一万多株。大队平均每年林付业收入达两万多元。
  
  到目前,全大队封山育林八千多亩,使木材蓄积量上升到近两万立方米。
  
  梨树大队几年来坚持以林为主的方向,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尝到了甜头。这个大队干部深有体会地说,象我们这个地方不以林为主只能越搞越穷,没有出路。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黎明
责任者
王星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抚顺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