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0530
颗粒名称: 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
分类号: F320.3
摘要: 三中全会强调提高农民物质利益,加强国家支援,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批判林彪、“四人邦”错误理论,恢复正确的农村政策。
关键词: 农民 物质利益 现代化

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三中全会为我国农业的高速度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特别对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规定了许多具体措施。如稳定粮食征购指标,绝对不许购过头粮;缩小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用工业品的销售价格;国家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和货款,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对困难、落后地区给以重点扶持和邦助,力争尽快改变那里的贫困面貌,等等。可以予期,这些重大措施的逐步实现,必将给广大农民带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使他们在遭受林彪、“四人邦”长期破坏的劫难之后,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从而发挥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农业合作化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很快的,农民的生活比解放前有显著的改善。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少稳定的政治局面,农村政策不断被破坏等等;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注意关心农民的物质生活,甚至四面八方向生产队伸手,上下左右挖农业的墙脚,加重农民的负担,侵犯农民的物质利益,把农村搞得很穷,有些地方农民的生活还十分困苦。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能够无动于衷吗? 关心广大农民和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为他们谋福利,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党的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党领导农民进行民主革命,是为了使他们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成为土地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主人,改善自己的生活。我们党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最后消灭阶级,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人民为什么要起来革命?《国际歌》的第一句响亮地写着:“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人民不正是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困境才起来革命的么?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它就没有革命。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不讲物质利益,只能是唯心论。那种离开群众物质利益的革命高调和空谈决不是社会主义;那种把革命同提高人民生活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假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年来,在这种假马克思主义的骗子的祸害下,我国人民真是吃尽了苦头! 要给农民以物质利益,首先必须深入批判林彪、“四人邦”极左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这些年来,林彪、“四人邦”散播了一系列反革命谬论,似乎马克思主义是根本不讲物质利益的,讲物质利益就是修正主义。他们看到农民有了点现金收入就叫“金钱挂帅”;谁关心人民的物质生活就叫“物质刺激”;农民要求生活富裕起来,就是什么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抬头,甚至胡说“几亿农民苦点没什么关系”,等等。“四人邦”的谬论流毒深远,至今有的地方还在任意侵犯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林彪、“四人邦”颠倒了的理论是非、路线是非重新颠倒过来,邦助那些受毒害的人清醒过来。这里有几点必须弄清楚: 林彪、“四人邦”把政治觉悟同物质利益对立起来,似乎有了政治觉悟,农民就可以不要物质利益。这是十分荒谬的。农民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因为共产党领导他们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坐大山,摆脱了被压迫受剥削的困苦处境;农民相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是因为共产党领导他们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确实比单干增产,改善了生活。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是他们从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后产生出来的,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鼓吹起来的。政治觉悟高的先进分子,为了革命的需要,是能够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大多数人利益,牺牲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他们牺牲自己的利益,是为了谋取整个民族和阶级的利益,这中间既包括政治利益,也包括物质利益。离开一定的物质利益,任何阶级的任何政治积极性是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的。社会主义如果不能给农民带来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农民怎么会从切身体会中知道社会主义真正好呢?从那里谈得上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呢? 要搞清楚自力更生和国家支援的相互关系。有的人把自力更生同国家对农民应有的支援对立起来;有的地方忽视自力更生,总是强调向国家要资金、要物资;有的地方又过分强调自力更生,忽视给农业以必要的支援。这都是片面性。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广大农民当然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事事依赖国家。正因为这样,国家就更应该关心和支援农民。应当看到,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国农民忍饥挨饿,省吃俭用,对国家对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建国以后,在为我国工业化打下基础的长时期中,农民坚持艰苦奋斗,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林彪、“四人邦”的破坏,现在我国经济还很困难,但是我们的经济力量、特别是工业力量,比解放初期已经强大得多了,工业支援农业的力量也强大得多了。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完全应该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而且要用比较强大的工业力量反过来支援农业。要知道,如果没有国家对农民的物质的和技术的支援,使农业得到先进的技术装备,农业就不可能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就不可能高速度发展。西方一些生产先进的国家,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无一不是有国家强大的物质技术的支援。资本主义国家尚且如此,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大力支援农业,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艰苦奋斗是永远需要的。艰苦奋斗说的是任何人对待任何一件工作、一种事业,必须具有不怕牺牲、不怕任何困难的英勇气概、英勇精神。没有这种气概和精神,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在农业上,我们提倡艰苦奋斗,是为了发展生产,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因而决不可把提倡艰苦奋斗和关心农民物质利益两者对立起来,似乎艰苦奋斗就是要群众去受苦受难。林彪、“四人邦”宣扬什么越穷越光荣,“穷了就革命”,群众不能富,“富就要变修”,完全是一派胡言。这一伙喝尽民脂民膏的吸血鬼,他们自己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不顾群众死活,还要制造一套反动谬论套在人民头上,使人民屈服于贫穷,这是一个大骗局,必须予以揭穿。农民艰苦奋斗的目的,不正是为了改变贫穷的处境,使自己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吗?离开这个目的,艰苦奋斗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真是为了“掉几斤肉”,“活着干、死了算”吗?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我国经济还很落后,人民生活改善的步子一时还不可能很大,必须把有关情况给人民讲清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使生活逐步有所改善。 要认真贯彻三中全会决议,必须立即改变对人民生活的迫切问题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态度。在林彪、“四人邦”长期干扰破坏的影响下,有的人高官厚禄,养尊处优,甚至挥霍浪费,大兴土木,盖楼堂馆所,置人民的疾苦于不顾;有的人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高征购,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这样的官僚主义,已经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党脱离了群众,应该引起我们严重注意。过去做错了的,要坚决纠正过来。 给农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是象某些人所认为的是什么“好行小惠”,而是关系到工农联盟的大问题。我国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曾经历过几个阶段,在土地改革和合作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工农联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现在要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建立工农联盟,如果不大大增加对农民的物质支援,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工农联盟就不可能巩固。毛泽东同志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没有新东西给农民,不能邦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那些穷的就不相信我们,他们会觉得跟共产党走没有意思,分了土地还是穷,他们为什么要跟你走呀?”因此,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不断给农民以新的东西,才能使农民的积极性持久地保持下去,使他们感到干社会主义大有奔头,真心实意地跟着共产党走。 目前,农村正在进行年终分配,各地一定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党和农民的关系,象四川等地那样,尽量做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员能够增加收入,使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受灾减产的地方,更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安排好群众生活。毛泽东同志说:“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一切热心四个现代化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都必须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