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柯洛格里潳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10811
颗粒名称: 苏联专家柯洛格里潳夫
分类号: K816.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柯洛格里渥夫专家在中央试验室工作期间,帮助我们改进了重轨和鉚釘钢的生产操作,提高了产品质量。他严苛但公正,经常向我们介绍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帮助我们开拓眼界。他的工作作风体现了苏联人的精神,我们应该更好地学习,以生产成绩来回报这种无私的援助。
关键词: 苏联 专家 柯洛格里潳夫

内容

嚴肅認眞地对待工作,在困难面前毫不畏縮,人們把这称之为「苏維埃人的精神」、我在苏联專家柯洛格里渥夫同志身上,感受了它的含义。
  去年七月,專家來到中央試驗室。專家最先指導我們做好各厂的生產分析工作。过去,我們不經常深入車間,沒能及時搜集資料、分析資料,只是机械地抄錄檢査站的統計数据,因此对生產操作上的缺陷提不出肯定性的意見。他親自帶領大批技術人員細緻地、深入地覌察了重軌和鉚釘鋼的軋制操作和精整处理,幷建立了按批進行分析的工作制度。我們掌握現場情况后發現了不少問題;現場又根据我們提供的意見改進生產操作,使重軌一級品率逐批得到提高,目前已达到92.7%,鉚釘鋼的質量也得到改進。我們深深体会到:硏究、試驗工作者必須嚴肅認眞地对待生產中發生的每一个情祝,分析它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進意見,才不致与生產脫离,才能帮助現場完成國家交給的生產任务。
  几年來,鞍鋼重軌質量存在着好些問題,低倍組織不佳最为嚴重(当時估計,如按照新的國家标准進行檢査,則將有近10%的鋼軌不能合格)。这个缺陷是鑄錠操作不正常,工人技術不熟練和違反操作規程所造成的。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决,公司內部部分同志感覚异常灰心,幷因此害怕执行新的國家标准,拒絕接受鉄道部提出的按新技術条件進行低倍組織檢驗的要求,柯洛格里渥夫專家不同意这种看法,認为重軌質量能够提高,应当下定决心根本改進鑄錠操作,保証低倍組織質量以符合新的國家标准的要求,不要掩盖事实,逃避檢査,追求質量指标上的虛値。專家一再坚持这个正确的意見,公司領導組織了張春銘工程师等富有鑄錠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深入車間,發动群众,進行了一系列的覌察試驗,使得各个工序的操作都得到改善,不但重軌低倍組織質量初步得到提高,同時也附帶解决了其它类似的鋼質缺陷(如結疤、裂縫等表面缺陷也初步得到改進)。我們深深体会到:工厂試驗室是生產的眼睛;試驗室的工作人員不达到提高質量的目的决不該收兵。
  柯洛格里渥夫專家除了系統地为我們作專題講課以外,他还經常指定参考書籍,帮助我們進修;他不断地介紹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重軌緩冷車箱的采用,新的淬火液的采用,使得我們能够参照別國的先進經驗考慮問題,开拓我們的眼界。
  專家对我們要求嚴格,但遇事总是求得思想上的一致。他給軋鋼硏究室易才丁同志所設計的軋鋼試驗机布置圖提出意見之后,再三指出为什么要这样,幷征詢易才丁同志的看法,直到全部一致而后止。專家發現我們有任何一件小小的疏忽和缺点,立即給予中肯的批評,这体現了苏維埃人的工作作風。他經常說:「我發現你們在哪些方面作得不够,就要及時提出意見;如果我不这样,那你們也許暫時覚得我『好』,可是工作得不到改進。因此,我寧願你們暫時『怨』我,而不願意作『老好人』。」
  柯洛格里渥夫同志在鞍鋼中央試驗室的工作,具体地体現了偉大的社会主义國家——苏联对我國的經济技術援助,我們应当更好地学習,以生產成績來回答这种無私的援助。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曹蔭之
责任者
柯洛格里潳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