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读京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10731
颗粒名称: 杂读京栈
分类号: J617.1
摘要: 本文讲述京剧是中国民族特色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其剧本和表演艺术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传统。京剧是由徽调著名演员高朗亭于1790年带至北京的,由二黄腔和西皮腔组成,经过与其他剧种的融合,形成了京剧。
关键词: 京剧 艺术水平 二黄腔

内容

地方歌舞剧的丰富多彩是我們民族特色之一,在地方戲中京剧又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几乎在全國各地都有,幷为各地的人民所喜爱。
  京剧不僅在國內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在國际上也贏得了極高的声譽。近年來京剧到了苏联、芬蘭、挪威、冰島、丹麥、瑞典、德國、法國、印度、阿富汗、日本和拉丁美洲許多國家訪問演出,各國报紙和雜志一致盛贊京剧藝術的光輝。
  京剧所以受到國內外人民的欢迎,是因为京剧在藝術上、技術上都有極高的水平,有丰富的表現力,而其剧本和表演藝術更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現实主义傳統。我們应該以我們有这样光輝燦爛的京剧藝術而自豪。
  現僅就京剧的來源、角色、臉譜、唱腔及表演动作等一般常識談一談。
  一、京剧的來源
  京剧是由西皮、二黃腔、吹腔、高撥子、漢調、昆腔、南梆子等数种曲調組成的,但是它的基本曲調是二黃腔和西皮兩种。京剧的开始形成,应上溯至公元1790年(淸乾隆五十五年慶祝乾隆八十歲寿辰時)徽調的著名演員高朗亭携徽班到京時起。乾隆年間安徽的徽班已很旺盛,有了著名的四大徽班,即三慶班、四喜班、春毫班、和春班。高朗亭進京時,四大徽班把二黃戲帶到了北京。当時北京的戲剧,除昆曲仍占有重要地位外,还有秦腔、京腔和其他地方戲的諸腔調。四大徽班的二黃戲進京后,很快地吸收了其他剧种的長处,丰富了自己。如高朗亭以徽調为主合幷了秦腔和京腔,随后又兼唱昆曲,号称「昆乱(乱彈,指昆曲以外諸腔調)俱全,文武不擋」。他們在戱剧上的这种改革,適应着廣大新兴市民層的文化娛乐要求,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占据了当時北京剧壇的首席。二黃戱由此便在北京固定了下來,成了京剧。京剧之名即由此而得。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江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