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营盤农业社散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10205
颗粒名称: 小营盤农业社散記
分类号: F3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鞍山市郊小营盘农业社,发现社员通过合作化和改进生产技术,实现了逐年增产和收入提高。我们看到了一座新房子和社员的家庭副业,感受到了他们的自豪和对未来的信心。社长金信斗谈到了扩大丰产田、提高生产技术等未来计划,展现了农业社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鞍山市 农业社 散记

内容

这村庄很靜,路上沒有成年人,只有几个小学生。
  找到了農業社的办公室,欢迎我們的是空桌凳。
  「人都那兒去了?」
  「秋收这么緊,不到午休你不会找到人。」路上遇到的孙沛这么說。他是來攝影的,准备給市農業技術展覽会用。
  午飯一过,社監委主任、会計員來了,还來了一个拿月牙鐮刀的壯年人。沒等我們談,又進來三个人。看样子,这伙人是上边來的。
  「你們小营盤社的丰產田,每垧能打多少?」市委農村工作部曹处長問。
  「实測,兩万來斤。」
  「『万斤垧』的一倍!我們去田里看看吧!」
  稻穗垂着头,头太沉的拖了地。我們是外行,看不出門道來,也听不懂人家的問答,只記下几个数字:
  「春种一粒『衛國』种,秋收最多的二百三十粒。
  「去年每垧平均產8,500斤,今年10,500斤。」
  这数字后面有些什么內容,我們很想知道;看見人家談得忙,不好插嘴,我們只好去找社員。跨过鞍刘綫的路軌,遇上一群割稻的妇女。
  「你叫什么名?」
  「朴允浩。」她一刀割下了兩簇稻。
  「劳动得怎样?」
  「整劳动,一天十分。」她一刀又割下兩簇稻。
  「今年收成怎样?」
  「好,稻穗多,实。」她一刀又割下几簇稻。
  看來,割地人不够,她割稻心切,沒心思跟我們談;我們也担心她割稻回話鐮刀割了手,只好离开。
  走去又走來,沒法兒,我們回到办公室。老会計員白俊璞靜靜地在塡賬本。我們打擾了他。他眞像个老管家的,熟習自家的每件东西:
  「前年,一成立初級社,增產10%;去年又增產10%;今年高級社,單位面積產量提高20%多!
  「294个劳动力,男141,女153,除了兩个長期閙病的,收入都可增加10——30%,最多的增加50%。
  「將实收的66.1%分給社員,每个劳动日三元四角,这比工厂的普通会計員要多。」
  看來白俊璞是为自己当農業社会計員自豪,其实不止如此,他还为社員自豪。談到逐年增產,白会計只說「合作化,力量大」,其他的,他說「得找懂田間作業的。」
  日落西山,那个拿月牙刀的生產隊長金信斗走進办公室。这次,我們抓住他沒放,要求到他家看看。
  是一座新房子。过道里有一台草繩机,室內有台新縫紉机、自鳴鐘。
  「生活得好吧?」
  「是的,今后更会好。今年我和老婆劳动日实收一千六百元,草繩机这个副業好好搞一下,还能收入三百元,六口人开銷怎能不富裕。
  「有比我还好的。我們鮮族,平均三家有兩台縫紉机,草繩机差不多家家有,鐘不比表値錢。我只是一般的。金信斗談生活沒有談生產起勁。他談了許多,当时我們不解其意,整理一下筆記本才曉得:改大田为水田,合理密植,早畦苗,增加追肥,是增產的好出路。这个有十四年种稻經驗的生產隊長更多地談了未來:
  明年丰產田擴大一倍,种上它十垧,株距縮小到六寸,讓它每垧產二万五千斤不成大問題;明年水渠基建开支大大减少;社員的生產技術提高,不能以錢、粮計算:增加10——15%的收入,是起碼的,明年如此,后年也会如此。
  「工人职員的工資,第二个五年計划要增加25——30%,我們的社員收入要增加,也能增加50%!」金信斗的小預算,就是小营盤高級社的現实!
  社監委主任王玉春和第一生產隊長金信斗在檢查稻粒的实度。
  攝影:孙沛
  市郊小营盤社社員在收割丰產田的稻子。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寒冰
责任者
厂工
责任者
孫沛
相关人物
金信斗
相关人物
王玉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