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会議的意义何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9546
颗粒名称: 倫敦会議的意义何在?
分类号: D815
摘要: 本文报道了伦敦会议在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未能取得任何决议和公报,但会议对于解决该问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认可。这些原则包括承认埃及对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完全国有权,保障作为国际通航水道的苏伊士运河的航行自由,任何解决方案必须尊重埃及的主权,以及必须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武力威胁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 伦敦 会议 苏伊士运河

内容

討論苏彝士运河問題的倫敦会議已經閉幕了。美、英、法三國企圖利用倫敦会議來推行它們的「國际管制」的打算,遭到了失敗。会議沒有作出任何决議,也沒有發表什麽公報,它僅僅把会議紀錄送交給埃及政府,無論誰都沒有履行会議的任何义务,受到它的任何約束。
  那末,倫敦会議的意义在哪里呢?首先在于關于解决苏彝士运河所应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已經得到了大家在不同程度上的承認。这些基本原則是:承認埃及完全有权把苏彝士运河公司收歸國有;必須保証作为國际通航水道的苏彝士运河的航行自由;任何解决办法必須尊軍埃及的主权;必須通过和平談判而不是武力威脅來謀求問題的解决。
  苏联、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錫蘭根据这些原則,在会議上一起作了極大的努力,提出了充分尊重埃及的主权和尊嚴的積極的建議。它們的共同努力,对会議的發展和今後对苏彝士运河問題的解决,起了良好的影响。
  美、英、法三國呢?虽然口头上也承認这些原則,但是它們提出的具体建議却在实际上完全否定了这些原則。它們企圖侵犯埃及的主权,夺取对苏彝士运河的管理权,变相地復活舊的苏彝士运河公司,使埃及把运河公司國有化的行動化为烏有。它們还在会議上公然呌囂要以武力作为最後手段,企圖脅迫埃及向他們屈服。由于美、英、法这种頑固的自私打算,阻撓了倫敦会議獲得積極的結果。
  倫敦会議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顯示了不可阻遏的時代精神。反对殖民主义,坚持維護主权和独立;反对黷武主义和战爭威脅,坚持和平协商;这就是「万隆精神」和「日內瓦精神」,这就是時代的精神。苏联、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錫蘭正是代表着这种精神在会議上仗义执言。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得美、英、法三國在会議上遇到挫折,使得它們的企圖未能如願。
  倫敦会議的整个过程使人們看淸楚了:美國是殖民主义的最坚决的支持者。尽管美國在会前和会中做尽了各种和緩的姿态,裝一付尊重埃及主权的面孔,但是在会議桌上它却帶头向埃及的主進攻,实际上也就是向一切爭取独立、反对殖民主义的人民進攻。而某些亞非國家,竟然忘記了「万隆精神」,在美國發起的这个進攻中給它作了側翼掩護的工作。这个情况誠然使人感到遺憾,但是尤其应該引起亞非人民警惕的是:在亞非人民为共同命运而進行的鬥爭中,帝國主义的分而治之的策略,是最陰險不过的。
  現在倫敦会議已經結束,但是离開問題的解决仍然相当遙远。目前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美、英、法是否肯改变它們僵硬的态度。
  必須指出的,西方國家在倫敦会議後,仍然企圖進行战爭威脅和製造武裝干涉的借口,以脅迫埃及接受「國际管制」計劃。可是,正义在埃及这一边。億万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在埃及这一边。任何足以觸怒埃及人民的行動,都必觸怒亞非兩洲和全世界一切有正义感的人。这对西方國家决不是有利的。美、英、法应該老老实实地按照它們在倫敦会議上口头承認的基本原則,來進行和平协商。如果它們竟然憑恃武力,挑起战端,全世界將决不会寬恕它們的!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机构

苏彝士运河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伦敦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