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後三年的朝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8780
颗粒名称: 战後三年的朝鮮
分类号: F133.4
摘要: 本文报道了朝鲜战后三年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情况,包括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建和提升。文章强调了朝鲜人民在战后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以及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和创新。
关键词: 朝鲜 基础设施 工业

内容

战後三年的朝鮮
  朝鮮停战已經整整三年了。三年來,朝鮮人民的和平劳動已經結成了丰碩的果实。三年計劃(1954——1956年)在八月間就要提前完成。預計今年的工業總產値要比1949年超过80%。在战火中遭到嚴重破坏的工廠、城市、農村都很快地重新建設起來了。
  恢復得又快又好
  在战後三年間,朝鮮北部已經有二百三十六个大、中型的工廠企業全部或者部分恢復起來了,另外还新建了七十一小大、中型工廠。到去年,机械、采礦、紡織等工業部門的產量都已經超过战前水平。这些企業大都是在日本占領的四十年間修建起來的,朝鮮人民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重建起來了。电力部門的發电量現在也增加到1953年的三倍。金策制鉄所的第一号高爐在去年恢復以後每天生產着比解放前多一倍的生鉄。黃海制鉄所的五十噸的平爐擴建成一百噸的平爐。朝鮮有名的兴南肥料工廠,在战爭中每六平方公尺里面就落了一顆炸彈。但是到去年5月,这个廠生產的硫安肥料就又和農民見面了。
  朝鮮歷史上沒有过的
  朝鮮歷史上沒有过的事情正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解放前,朝鮮的机械工業只占工業總產値的1.6%;1955年已經占17.9%了。解放前,就連一个紡織机的零件也要到日本去買,現在,各工廠的工人們正在用國產的車床進行劳動競賽,礦工們用國產的鑿岩机、皮帶运輸机等開采地下的礦藏,鉄路工人用國產的鋼軌鋪路,漁業工人用朝鮮制造的机器船捕魚,農民們用國產的一分鐘可以抽六十噸水的抽水机抽水灌漑。
  改造自然的勝利
  平安南道灌漑工程已經完工了。一座三十四公尺高、二百四十公尺長的混凝土壩在延丰地區欄成了一小十六公里長的山谷水庫。經过水庫流來的大同江水和清川江水在一条寬二十五公尺人工的河流——灌漑工程的干渠中匯合。日本人在1918年就開始兴建这个工程,他們修了二十多年,一直到他們离開朝鮮才建成了總工程量的80%。朝鮮人民在战後兩年里面就把它建成了。这兩条江的水在今年插秧的時候灌漑了三万多町步(一町步大約合十五市畝)稻田。这样,这个地區將要增產約六万噸稻谷。(新華社平壤27日消息)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朝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