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鉗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7181
颗粒名称: 老鉗工
分类号: K826.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老于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钳工,他承担了修理气阀的任务,通过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教会了徒弟李天富修理气阀。他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得到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关键词: 老于头 气阀修理 先进生产者

内容

第二薄板廠机修工段鉗工于忠洲,有30多年的技術經驗,幹起活來眞像个小伙子。他總爱和靑年人說笑話,靑年人也都爱接近他,大伙都管他叫老于头。他負責全廠的气閥修理。誰都知道,气閥是第二薄板廠的命脉,要沒有气閥就軋不出來鋼板。
  当初,老于头接受这一工作時覚得沒有信心,認为气閥願坏。後來他想:「难道我就能叫这个困难給碰回去嗎?不,我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任务完成。」于是,他就天天早來晚走抓緊時間修理。住了些日子,他就修出了七、八台气閥。他說:「水不來,要先修堤。」这样,他供应气閥很及時。可是,有一次精軋折板机的气閥坏了,影响了兩个多小時生產。他就想:要是有修好的备品,把坏的气閥拿下來,有10幾分鐘就換上,那就不会影响生產了。老于头心里很着急,他到現場各处去找坏了的气閥,後來他找到了8台,有的缺錯气板,有的缺活塞。他想:「我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些廢气閥復活。」于是他就每天早來晚走,到各处去找气閥零件。他找到了一些,可是还缺的很多,他就想法往上配零件,經过他一个多月的努力,这8台气閥就復活了。
  在先進生產者运動中,他的工作更加積極了。大鉋床上一个人磨剪刃子,不能保証生產需要,老于头就主動地向唐主任說:「一个人磨不过來可以兩个人倒班磨。」唐主任說:「現在就找不着这个人呢。」老于头說:「我和他倆倒班磨怎麽样。」唐主任問:「那怎麽能行呢,气閥怎麽办?」老于头說:「我保証兩不悞。」原來老于头前兩天就用上勁了,修好了四五台气閥,結果他一个人做了兩个人的工作。
  工具倉庫的工具工李天富,看到了老于头这种劳動熱情,問:「于師傅,你中午应当体息休息,別累坏了。」「不要緊,我还要和你們靑年小伙子比一比哪。」接着他又轉过身子逗笑似地說:「在伪滿的時候你累死,也說你幹的慢。如今我幹一點活同志們和上級都看到了,鼓勵我,还獎勵我。」老于头的話深深地感動了李天富,李天富这時想起了一件事:「这个气閥要是給我修,不能節省一名鉗工嗎?」後來,老于头听說老李要想修理气閥,就主動地問老李:「你要不怕埋汰,我保証一星期敎会你。」一天早晨天还烏黑,我就來到廠里,机修場是靜悄悄的,我听到工具房里有兩个人在說話,我加快了脚步,走到跟前一看,原來是老于头在敎徒弟呢。他把气閥所有的零件,都拆下來,細緻地講解,他着重的吿訴他說:「最主要地就是里边的活塞和皮碗,鬆緊要正好……」。老于头修完了,說:「这回該你修了,我瞅着,有不对的地方,我來糾正。」每天中午休息時間,于師傅还提問李天富气閥原理,有說不对的,老于头就一遍,兩遍的吿訴他。現在李天富也会修气閥了。老于头在4月份被評为廠里的先進生產者。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倪喜才
责任者
于忠洲
相关人物
李天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第二薄板廠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