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訪友拜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7124
颗粒名称:
訪友拜師
其他题名:
記先進生產者陈玉良
分类号:
TF77
摘要:
陈玉良是鞍钢异型铸造车间的锻工,他面对风鏟频繁蹦牙、卷刃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在多次尝试和改进后,他通过向同事姜明生学习新的淬火方法,成功提高了风鏟的质量,减少了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他的成功经验在厂内得到传播,吸引了其他车间的工人前来学习。陈玉良因此被评为机械总厂的先进生产者。
关键词:
效率提升
经验传播
鞍山市
内容
風鏟蹦牙、捲刃,是鞍鋼异型鑄造車間幾年來沒有解决了的一个老問題。全車間每天大約總要有200把要送到爐上修理。製造兼修理这种工具的鍛工陈玉良和陈慶善成天忙,仍然供不上淸砂段的需要。3月份,生產高潮蓬勃開展,生產量增加了,風鏟的消耗量更多起來。管理工具的淸砂工老張头爐上、工段跑个不停,送了取,取了再送,可是總有一部分人停下風握子,放下榔头,焦急地等着風鏟。
「陈師傅,你倆轉头往西瞅瞅,」有一次老張头喘着气放下一桶待修的風鏟不耐煩地說:「多少人眼巴巴地等着你們的風鏟;这套号的風鏟,別說高潮哇,低潮也攆不上啊!」陈玉良面赤耳紅,心里不是滋味,低头暗想:「人家說的对。工具質量不好还怨人家說嗎?」
改進風鏟的質量,陈玉良想了許多办法,可是都沒成。2月間一次党員大会開过以後,他幾次找过党支部書記,也在党員保証計劃上寫了:保証在三、四月份把風鏟質量改進一步。从那以後,在廠里他就和老陈头倆琢磨試驗;回到家一有時間,他就到处串門,打听改進風鏟淬火的办法。为了这个,一个星期天,他到过很远的樂天地,找头10年以前和他一起做过活的李師傅,但也沒談出啥來。
3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陈玉良又要到远方投師拜友去了,將推起自行車要走,住在他一趟街的工人姜明生到他家來了,問:「老陈,你上哪去?」「到鉄东,……」陈玉良含糊地答了一句。「啥事这麽急,打会撲克吧!」「不行,不行!」「不行也得行,來吧!」老姜半開玩笑地把着車子說啥也不松手。「風鏟淬火,」陈玉良一急就說,「你明白嗎?」「那有啥,不就是鏟鉄用的風鏟嗎?」老姜直接了当不在乎地說。老陈一听,口气緩和了地問:「你是鍛工嗎?」「不是鉄匠,可懂得。」老陈自想:何必捨近求远呢,急說:「你就是我的老師,進屋!」
姜明生是鑄管廠的工人。他像講故事似地把他們廠子鍛工跟一个老工人学來的風鏟淬火的办法吿訴了他。老陈把办法都記在本上了。第二天,老陈早就到廠子來了,他把东西準备好了以後,在一塊兒幹活的陈師傅也來了。生起爐火,他倆就把头天打好的幾十把風鏟,按照老姜吿訴的办法重新淬火。火候是:一紅,一紫,一藍。一道道的工序过去以後,从濕土里把風鏟拔出一看,果然藍瓦瓦。
老張头把風鏟拿去了,一上午風握子噠噠噠不住声地响着,沒有一把返修的。「今天的風鏟旣不蹦牙又不捲刃,这是怎麽搞的。」淸砂組長田錫古好奇地跑到爐上問了一下:「老陈,这批風鏟怎麽做的?」陈玉良沒回答反問了一句:「怎样?」「好極啦,过去鏟一个大水口,要用10把風鏟才能鏟平,現在用一把鏟平兩个水口还能用!」他这麽一說,老陈樂得一蹦多高,吿訴他:「这是昨天跟人家学來的呀!」50多歲的老陈头,也說:「打了30多年的鉄,用濕土淬火的事兒还眞沒見过。」
陈玉良学習別人先進經驗,提高風鏟利用效率30倍的消息傳出去以後,4月份,大型軋鋼廠鍛工班長曹殿成和四机修車間的鍛工組長楊殿文都來学習这个經驗。老陈为了把經驗詳細地傳給他們,特意細緻地按着操作的过程,表演給他們看。
陈玉良成了机械總廠先進生產者。
「你就是我的老師,進屋!」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忠喜
责任者
陈玉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