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堤外的春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6665
颗粒名称: 沙河堤外的春天
分类号: TV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鞍钢沙河防洪工程建设中,工人们以高昂的热情和艰苦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推进工程进度。他们采用创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注重团队协作和智慧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个人和感人的事迹,展现了工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鞍山市 防洪工程 治河工程

内容

透过霧的輕紗,一列滿載鋼材的火車,爬过沙河鉄桥,向北方馳去。离鉄桥將近百公尺的河堤上,有一群工業下水道工人,面对着滾滾的沙河水,在兴建鞍鋼沙河防洪工程。
  霧,漸漸地散去。
  10幾台推土机開動了,在400公尺方圓的地方,揭開了黑色的土層,翻起泥沙,皮帶机、汽車在运土,人們在修建閘門、蓄水池、水泵站、排水溝。这个防水工程在6月中旬全部完成後,鞍鋼工業下水滯排的嚴重情况就可以改変了。沙河水位高于廠區水道标高,就把閘門關閉,用水泵隔堤把水抽進沙河,再也不会影响生產了。
  水閘、水泵站的先期工程已進入緊張階段。軋鋼工程公司第4靑年混凝土突擊隊以連續突破國家定額100%的速度工作着。
  突擊隊員、先進生產者董連江,4月初因胳膊生瘡開了一刀,医生准假休息,他却坚持工作。他說:「春天是最好的季節,加快社会主义建設,我不能休息!」
  是的,春天是最好的季節,每一个建設者都在这里發揮着最大的光和熱。
  水泥工、共產党員王德恩,浸在水深沒腰的集水井里,一面打撈沉砂,一面塞堵井套的縫隙。但水泵每抽一次水,井壁就塌陷一大片,最後,他竟以自己的身体逼住井套,坚持兩个鐘头,在風雨的深夜里避免了塌方。別人來換班的時候問他:「你不覚得冷嗎?」他說:「春天的水是冷的,但我的心是熱的呀!」
  46歲的老工人、共產党員趙子利一定要和靑年挑战。他和一个很有力气的靑年一起抬土,起先靑年說多裝,他也不示弱,靑年抬起來就跑,他也跟着跑。但後來,他確实感到累了,坐了下來。一群靑年說他「輸」了,他一声不响,沉思了好一会兒。下班的時候,他又像啓發大家,又像不服气似地說:「幹活不能光憑力气呀!」第二天一上班,他就建議大家采用2个人1組、自裝自抬的循环作業法,可是組裏有3人怕这方法慢,硬坚持3个人1組。幹过3个鐘头一比產量,3个人的和2个人幹出的工作量差不多。憑体力,趙子利輸了,但憑智慧,他却勝了。
  「我們这裏的休息時間也很少閑着。」趙鴻翔和趙守民兩位工長介紹說:「每个小組都利用休息時間討論怎样推進高潮。」过去不大起勁的李佑田小組,在認眞修訂規劃後的第二天,就突破國家定額150%,質量也很好;过去被称为落後的王士喜小組,已經向先進的張士俊小組提出挑战了。
  在这兒,合理化建議就像雨後春荀一样多。靑年团員何宝居抓住技術員就不放,他非要給皮帶机加上一个能轉動的刮泥板不可!而靑年突擊手王振春則小心翼翼地交給技術員6塊螺栓头,他說:「这是从金屬結構制造廠的廢鉄堆里揀來的,在那塊兒有很多这样的东西,請你和有關單位硏究一下,能不能把它利用上,——比如稍經加工,就可以把它做成螺絲帽了。」
  当人們圍在火堆旁烘烤着被冷水或熱汗浸濕了的衣裳的時候,老工人趙子利向靑年团員和靑年突擊手們講起了春天的故事:「昨天晚上,还颳着絲絲的冷風,可是今天早晨,杏花全開了;你們誰能說淸楚,它是在那時那刻,怎样開放的?」靑年們神气地回答:「正像在高潮中出現的新事物一样,昨天沒有想到和沒有注意到的,今天竟然出現了,成功了。」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燕子斜
责任者
董連江
相关人物
趙子利
相关人物
趙鴻翔
相关人物
趙守民
相关人物
王士喜
相关人物
張士俊
相关人物
何宝居
相关人物
王振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