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王鉄工手工業合作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6554
颗粒名称: 双王鉄工手工業合作社
分类号: TS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鞍山市双王铁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织后生产发展迅速,显示了优越性。社员们提高了技术,学会了做机械锻件,分工明确,产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为支援农业合作化,合作社承担了为农民生产37万片钢铧犁的任务,克服了技术和设备上的困难,最终成功试制并投入生产。
关键词: 鞍山市 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内容

本市双王鉄工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自从組織起來以後,生產發展很快,顯示了它的优越性。
  在未組織起來以前,这裏的社員大部分都是个体手工業者,只生產过鋤板、菜刀、鉄勺和煤鏟子等,有的对車床、刨床怎麽擺弄都不懂,只能打打鉄做些小鉄活。入社以後,經过各种学習提高了技術,学会了做机械鍛件,但生產效率很低,質量也不够好。有一次他們为鞍鋼加工了12,000个螺絲帽,返修率占20%多,但社員們幷沒灰心,他們說:「要不是組織起來,我們那能会打螺絲帽呢!」大家从这次失敗当中找出原因後,在生產上加强了計劃管理,同時建立各种手續制度,实行了計件工資制;每星期都組織一次到兩次政治学習和技術座談会,結合生產上的情况,互相交流經驗。因此,幾个月以來,社員們的政治覚悟和技術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社員李勝和入社時只会打打錘,現在已能熟練地操縱机床,能打螺絲、道釘,是一个很熟練的3級工了。在生產上由于分工明確,在產量和質量上都有了顯著提高,过去平均每人每天只生產200个螺絲帽,現在能產600个,突破了定額。2月份他們又为鞍鋼加工了七、八噸螺絲帽,不但按時完成了任务,在質量上合乎規格,幷消滅了返修品。
  为了支援農業合作化,今年該社担負着为農民生產37万片鋼鏵犁的光荣任务,这在剛組織起來一个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來說,是一項非常艰巨的工作,無論是廠房和技術設备上都存在很多困难,但全体社員信心百倍地表示:要坚决克服一切困难,把新產品試製成功!可是該社除了原有的幾台舊机器而外,还缺少曲軸压力、鑽眼、压眼、刨床等各种机器;買吧,社剛剛成立,沒有資金。于是大家便到各处去把破爛不堪的机器架子,搜集起來,進行修理後使用。他們車了許多零件,花費了一个多月的業餘時間安裝成曲軸压力、鑽眼、压眼等机器。
  試製新產品開始了,社員馬長新、張学朋、張子原等人,日夜守在机器旁边,他們看到曲軸压力机的部件——絲母子突然坏了,連夜把机器从15里以外的立山拉到鉄西大華鉄工廠進行修理。不多日子又坏了,陈立宝、張学朋、張子原三人,經过硏究,知道是因为机器力量小,負荷量太重和技術不熟練所造成的,便開動腦筋做出一个压板压在絲母子上面,以後就總也不坏了。在試製过程中,社員們共提出10多件合理化建議,克服了在技術和設备上的具体困难,終于將鋼鏵犁試製成功,幷投入生產。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淑貞
责任者
馬長新
相关人物
張学朋
相关人物
張子原
相关人物
陈立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