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旱田畦苗 確保增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6474
颗粒名称: 实行旱田畦苗 確保增產
分类号: F327.3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小营盘村在高级社建立后提前进行旱田畦苗,学习人数达200多人,增产30%。
关键词: 小营盘村 高级社 旱田畦苗

内容

往年,淸明前後正是農民整田的時候;可是今年,在建立了高級社後的二區小营盤村已經泡上稻种,計劃提前一个星期進行旱田畦苗。
  4月份一開始,到小营盤農業生產社参覌旱畦苗、学習技術的人,一夥接一夥,共達200多人,其中有來自南千山、北首山的,也有來自刘二堡和騰鰲堡的,还有本區各村高級社的。社主任胡達川忙得兩脚不沾地,領这夥,領那夥参覌,向客人們介紹畦好秧苗的意义。小营盤社去年采用旱畦苗的稻,比一般水畦苗增產30%。旱田畦苗,不但少生病、秧苗茁壯,緩苗快、格杈多,而且抽穗齐、成熟早,產量高。今年,社管委会决定对70%的水田做到旱畦苗。
  在副主任金仲國、靑年隊長金信中的領導下,全社各隊開展了旱畦苗工作;一隊赶一隊,誰也不肯落後。幷从4月16日至19日的4天時間,提前一天完成全社旱田畦苗30畝的任务。靑年生產隊为了使秧苗早些下來,提前5天栽秧,幷動員隊員每人拿10捆至20捆秫秸,夾了3畝地的秫秸障子,以便隨秧下來,隨着栽,確保每垧產粮万斤。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德权
责任者
胡達川
相关人物
金仲國
相关人物
金信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