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个优秀的綫路維修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6313
颗粒名称:
一个优秀的綫路維修員
内容
1953年9月的一天,鞍山邮电局綫路維修員楊雲池,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領導上分配的負責千山至首山这一段長途电話綫路的維護檢修工作。这是一項艰苦的工作:按規定每月必須檢查12次,每次檢查時需要背着40多斤的笨重工具,步行30里的路程。特別是狂風暴雨的夏季和冰雪滿地的嚴冬,綫路更需要勤加檢查。
楊雲池在以前是市內綫路的維修員,初次担任長途电綫的維修工作的確有不少困难,加上有些人的冷諷熱潮,使他很苦悶。但是經过党、团組織的及時帮助和鼓勵,使他又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下定决心克服一切困难。
这時候錦州邮电局長途駐段員許兴柱創造了3年沒出障碍的經驗,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啓發。他向組長崔成金学会了綁电話綫的工作,幷在不断鑽硏中達到了熟練程度。
他在工作中逐漸發現了綫路維修員們都普遍存在一种坐等障碍的思想,只要綫路沒有障碍,誰也不願出去檢查;一旦發生故障進行修理時,起碼要有兩三小時不能通話。楊雲池为了防止这种現象發生,差不多每天都背着40多斤重的工具出去檢查。特別是在狂風暴雨的日子裏,或大雪紛飛的冬季,檢查的更勤、更細緻。一天,他在中途發現一根电綫有一个地方稍粗,从現象看,这可能是潜伏障碍。这根电綫离地面有7米高,但一种高度的責任感使他想出了办法,爬到电綫杆頂上,在可疑的那条綫上纏一根小的銅絲,銅絲下边拴一条繩子,往可疑的地方拉,結果到这个地方眞的拉不動了。他馬上把这条綫換下來,經檢查後,才看出这条綫是在战爭時期被炮彈片崩坏一半,虽然現在不妨碍通話,但只要大風大雪一颳,隨時都可能折断。後來他利用同样办法,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竟發現類似障碍34处。
1955年3月間,他在檢查綫路時又發現有一根电杆的橫木乘弯曲了。如果重新安裝必須兩个人操作。但是他考慮到報吿領導派人协助,旣需路費,还要拖延時間。因此,第二天一早,他便一个人背着工具和新木乘跑到現場,为了完成兩个人的工作,他只好把20多斤的木乘綁在自己的腰上,然後再爬到电杆的頂端進行安裝。
經常關心和爱護綫路,这是楊雲池的最大特點。为了防止故障,每逢夏季,他總是不辞劳苦地折掉电杆上的烏鴉窩,和隔断綫路的繁盛樹枝;同時为維護电杆的寿命和安全,避免車馬碰伤,曾主動在电杆四周埋設很多保護樁。幾年來,他負責維修的电話綫路長達20,586米,共438棵电杆,由于他精勤爱護,从1954年10月到1955年6月,僅發生兩次非人为障碍,而从1955年1月到今年1月主動找出障碍38次,保証了鞍山瀋陽之間長途电話的暢通。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綺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