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当絆脚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5924
颗粒名称: 不能再当絆脚石
分类号: F426.31
摘要: 本文报道了鞍山铁工器材厂职工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生产效率,但领导未能给予足够支持,且未能重视和推广这些宝贵的经验。文章还介绍了打尖车间盛洪武小组提高生产效率的例子,以及该厂在中共铁西区委工业部的帮助下制定先进生产定额的情况。
关键词: 铁工器材厂 生产定额 鞍山市

内容

鞍山鉄路工务器材廠自从傳達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加速社会主义建設的指示後,全体職工的劳動熱情空前高漲,但領導工作却远远落後于群众。幾个月來職工提出了127件合理化建議,直到現在还無声無息!沒有处理該廠过去使用过的廢銼,都得拿到沈陽去重新改制,老工人孟憲武看到这种情形,在業餘時間利用廢鉄安裝成一台刴銼机,可以把全廠使用後掉牙的廢銼,都修理好,这旣能保証生產正常進行,又能替國家節省很多資金。王福來把电火把改造成功以後,可以不再剩焊条头。但是,他們在創造过程中,領導上沒有給以大力支持,反而認为沒啥了不起,采取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孟憲武在安裝刴銼机時需要2个三齒輪,請求領導上給買2个,却遭到了拒絕,最後还是孟憲武自己花錢買了2个才安裝成功。王福來也是自己花錢買了彈簧,才解决了缺少零件的困难。
  在生產中,道釘打尖車間盛洪武小組,把停車澆油改为不停車澆油,提高了机器运轉率。該組在学習外地「三排燒火法」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做到「五排燒火法」,使生產效率由原定額每天每人打道釘7,300个提高到9,500个,幷保証了質量。幾天前,盛洪武又創造了打的快、拿的快、扔的快的三快打尖法,每天打到10,800个道釘。打尖車間温秀芳等小組也都打到9,500多个,他們幷利用黃泥盖爐芯子,每月節省大批的焦炭。所有这些宝貴的經驗,該廠党和行政領導上始終未引起重視,未做認眞總結和推廣。因此在討論國家計劃当中,盛洪武提出要達到10,000个道釘的先進生產定額,很多工人也都主動提出訂9,500个,而該廠廠長却說:「工人訂这麽高的定額,簡直太冒進了,我們連想都沒想到。」党總支副書記李德山不但不向这种保守思想做鬥爭,他还說:「盛洪武体格好(实际該廠幷不是單純的体力劳動,而是半机械化操作),打10,800个的只有他一个人,沒有什麽經驗可總結的。」接着又說:「保守的帽子好戴,要是冒進了,可得檢討。」因此該廠的定額很長時間訂不下來,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了銼伤。
  最近,該廠虽然在中共鉄西區委工業部的帮助下,製訂了每人每天打道釘9,500个的先進生產定額,但是該廠的某些領導幹部还沒有从思想上認識到保守思想的嚴重危害性,因此勁头仍不大,还沒有積極發動職工開展社会主义劳動競賽,而是消極等待,靠工人自動的去完成新定額。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晶
责任者
雨雲
责任者
淑貞
责任者
孟憲武
相关人物
王福來
相关人物
盛洪武
相关人物
温秀芳
相关人物
李德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
马鞍山市
相关地名
沈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