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單机軋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5699
颗粒名称:
單机軋鋼
分类号:
F42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第一薄板厂实行了单机轧钢的巨大技术改革,解决了轧钢效率和质量问题,全年为国家增产2万5千多吨薄板。
关键词:
单机轧钢
薄板
工业建设
内容
3月16日上午9點鐘,第一薄板廠大部分幹部、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員都集中在一工段場房裏。場房內眞新鮮,柱子上、牆壁上都貼滿了紅紅綠綠的大字标語。这一天,第一薄板廠職工進行了巨大的改革——試驗單机軋鋼。
軋鋼廠有荒軋机和精軋机,鋼坯从加熱爐出來後,首先要經过荒軋机軋个初型,然後再到精軋机軋出精緻的成品,这叫做双机軋鋼。这是多少年來的老办法了。可是第一薄板廠的職工不再延用这种老軋鋼法,他們要实行單机軋鋼,就是消滅荒軋机和精軋机之分,把荒軋机変成精軋机,这样一套軋鋼机就能頂兩套軋鋼机使用。这是軋鋼事業上一項巨大的改革。
这一巨大的技術改革,是軋鋼工段工程師湯富麟在1952年根据苏联先進經驗提出來的。当時很多人不相信單机可以軋鋼,領導上也沒有支持,同時湯富麟也沒有和工人具体結合起來,因此这一巨大的技術改革就沒有实現。
近幾个月來,第一薄板廠職工掀起了工業建設高潮,各工組不断改進生產,制訂先進計劃。在这种情形下,湯工程師又想起了实行單机軋鋼的事了。有一天,湯工程師正在屋裏考慮如何实行單机軋鋼的事,軋鋼工段値班主任高鵬寬樂顚顚地進來說:「湯工程師,太原鋼鉄廠試用單机軋鋼成功了!」說着从兜裏把信掏出來交給湯工程師;湯工程師打開一看,上面寫着:「我們貫徹專家建議,單机軋鋼已經試驗成功了。」湯工程師看完後高兴地說:「这太好了,咱們馬上就動手試驗!」于是湯工程師經过幾天周密的硏究,根据加熱爐的情况、馬達的轉數和軋鋼机的能力,制訂出一套完整的工藝規程,在領導上大力支持下,組織三班操作工人進行試驗。
單机軋鋼開始了。但起初產生了很大的困难,火紅的鋼坯好像与人为难似的,一到軋鋼机前就站起來。大家調整很長時間也沒好使,湯工程師和操作工人急的汗珠往下直淌。領導上沒有灰心,鼓舞工人繼續試驗。湯工程師和値班主任高鵬寬圍着軋鋼机当場進行了硏究,發現是軋鋼机孔窄了,鋼坯沒有經过荒軋,太厚了,進不去,于是他倆核計將精軋机孔先放大些,然後軋第二遍和第三遍再陸續放小軋孔。高鵬寬親自操縱,把軋孔往大調整了,于是鋼坯順利地从軋鋼机穿过去。但問題又出來了,軋出來的薄板有一片一片的鉄皮,像魚麟似的附在上面。湯工程師把工人召集到一起進行硏究,有的工人說:「我看加熱爐火大了,鋼坯燒过勁,好出氧化鉄皮。」这一句話提醒了湯工程師,于是他就根据大家的意見,一次一次地摸索試驗,氧化鉄皮少了。由于湯工程師密切和工人結合,經过兩晝夜的試驗,終于把單机軋鋼試驗成功了,提高軋鋼效率1倍多,質量也完全合乎标準。这样,全年能給國家增產2万5千多噸薄板。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孫炳旭
责任者
王常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