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4年被評为模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5535
颗粒名称: 連續4年被評为模范
分类号: F407.82
摘要: 食品公司加工厂屠宰工王振山连续4年被评为劳动模范。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注重细节,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他积极参与品质检查,发现并纠正了问题,避免牛肉损失。他还提出加工牛材骨和牛油的建议,为国家创造了收入并满足了工业需求。他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标准,与投机商人斗争,维护了公平交易环境。
关键词: 鞍山市 食品 加工厂

内容

食品公司加工廠53歲的屠宰工人王振山,从1952年以來連續4年被評为劳動模范。在工作当中,王振山一貫任分任怨、積極主動,無論是假日和星期天,从实际情况看,誰也分辯不出哪一天是他应該休息的日子。
  每天,当車間裏还寂靜無声的時候,王振山早就把小組的工作周密地按排妥当;別人下班走了,他还在仔細地收拾工具,整理物品。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嚴格,对別人的工作也不放鬆督促檢查。去年第四季度,因为供应任务較重,廠裏雇用了部分臨時工人,王振山怕他們只圖多賺工資不顧質量,隨時進行檢查,及時糾正了拆下來的骨头帶肉过多的現象,使3百多斤牛肉免于損失。有一次,他正在屋裏摘下貨,忽然發現水裏有小黃點,根据經驗,他想:也許是有牛黃;牛黃是一种不易發現的稀貴藥材,一定不能放过。他跑到屠宰車間,把所有的牛下貨都找个遍,終于在一个牛肝管裏找到了牛黃,把它交給了領導。
  过去,食品公司加工廠的牛材骨只賣1角錢1斤,1条牛的牛材骨,只可以賣9角,私商買去後稍一加工,就可从中獲到很天利潤。王振山覚得这等于糟蹋國家財產,他考慮了廠裏的条件,又算了細賬,認为可以自己加工。这个建議被領導采納幷在实际工作执行以後,平均1斤牛材骨熬出1兩半工業用油後,还能賣到3角5分錢。到現在为止,已加工为成品的牛材骨已達5千多根;1955年下半年以來熬出的牛油有3千1百13斤,共可为國家增加4千4百50多元收入,同時还滿足了工業需要。
  收購牲口時,王振山嚴格地执行國家價格政策和收購标準,積極和投机商人展開鬥爭。有一天,一个農民牽來1头只値50元的牛準备出售,但私商想通过違法買賣獲取暴利,竟抬高價格出了60元,这使老鄕改変了原來的主意不準备賣給加工廠,王振山知道这个情况後,馬上向群众解釋了國家的收購政策,幷給他算了一筆細賬,說明这头牛賣50元是公平合理的,同時揭露了私商高價收購的目的。經过他反覆解釋,終于使这个農民情願把牛賣給國家。另有一个人出賣1头牛,要70元,經王振山詳細檢驗了質量,認为値85元,幷且得到評價員的審查同意。群众很受感動,說:「共產党的政策大公無私,國家的收購标準公平合理,这样的事,眞是自古沒有的;如果踫到私商,还不知要吃多少虧呢!」因此,很多老鄕都願意把牲畜賈給國家。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振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