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廖魯言作關於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說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576
颗粒名称:
廖魯言作關於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說明
分类号:
F32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廖鲁言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说明。文章强调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和农业生产高潮的形势下提出的,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纲要主要是向农民提出的,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同时也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农村工作部
农业发展
内容
【新華社北京26日消息】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廖魯言,25日在最高國务会議上作了關於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說明,說明共分4个部分,摘要如下:
第一,这个綱要,是在全國農業合作化的高潮蓬勃發展的形势下提出來的。
毛主席的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吿,和中國共產党第7屆中央委員会第6次全体会議(擴大)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使我國的情況發生了根本的変化。在全國農村中,掀起了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預計到今年春耕以前,除了个別的省和自治區以外,其餘各省、市都將提前实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第一条所規定的任务,提前完成初級形式的農業合作化;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所包括的農戶將達到全國農戶總數的三分之一。
半年以來,農業生產合作社確实是办得又多,又快,又好,全國農業合作化的高潮正在引起全國農業生產的高潮。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正是在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和農業生產的高潮形势下提出的,是恰合時宜的,完全符合当前形势發展的需要的。
第二,这个綱要,主要是向農民提出的,並且是主要依靠農民自己的力量來实現的。它向農民指出实現農業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計劃和關於發展農業的長期奋鬪的目标,也描画出我國農村的繁荣幸福的明天。
合作起來的農民,正在为創造他們自己的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而積極劳動的農民,他們迫切要求有一个長期奋鬪的目标。農民不僅在生產上要求有一个較長時期的奋鬪目标,而且对於他們自己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農民在生產水平提高的基礎上,提出这一系列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要求,是完全正当的,是应当努力促其实現的。中共中央提出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就是以發展農業合作化和發展農業生產为中心,对於農民的提高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項要求都做了規劃。所以,这个綱要公布以後,一定会發生巨大的号召作用和動員力量;就必將推動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和農業生產的高潮進一步地向前發展。
同時,这个綱要主要是依靠農民自己,运用5万万農民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实現的。这个綱要所提出的各項任务,除了一部分是由國家举办的,或者由國家协助農民举办的以外,大部分是由農民自己举办的,自己動手來做的。農民有沒有力量办呢?農民有大量的人力,这是沒有人怀疑的。財力和物力怎样呢?農民1955年比1954年多打的粮食和多收的棉花,價値就等於1955年國家預算中農林水利支出的兩倍。今後会年年增產,農民的財力和物力也会一年比一年增大。所以,可以肯定的說,農民是有力量办的。当然,國家在財政上、經济上和技術上,也应当給農民以尽可能的支援。但是,國家所花的錢不可能太多。如果事事依賴國家,一切都由國家投資來举办,那是國家的錢力所不能勝任的;其結果势必是推遲这些事業兴办的時間。有的甚至办不起來了,或者是把國家的財力大量地使用到这些方面來,而縮減工業投資,从而就会推遲我國的社会主义工業化。
(下轉4版)
(上接3版)
当然,这並不是說,实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只是農民的事。相反地,在这个綱要中,有許多事是要城鄕一起進行的。在这个綱要中,还規定了國家机關的各有關業务部門为了实現这个綱要所必須努力做好的各項工作。
同時,要实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还要求工人和知識分子積極動員起來,給農民以必要的协助。綱要中所提出的許多东西,从新式農具、拖拉机、电話机、直到收听廣播的工具、医藥用品等等,都是由工人制造的。綱要所提出的許多任劳,从增產的各項措施直到文化、敎育、衛生等方面的要求,都是要靠知識分子和科学家來帮助農民解決的。所以,工人和知識分子如果不動員起來,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实現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主要是向農民提出的,靠農民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实現的;同時又是向全國人民提出的,靠全國人民,依靠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界愛國人士一齐動員起來,通力合作,才能实現的。
第三,1956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所提出的各項任务,是積極的,又是可靠的,是有条件、有根据可以保証实現的,並且可以提前实現或者超額完成的。
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中心,就是要求在農業合作化的基礎上,迅速地、大量地增加農作物的產量,發展農、林、牧、副、漁等生產事業。特別是要求在12年內,把粮食每畝的平均產量,按照三种不同的地區,分別由1955年的150多斤提高到400斤,由1955年的208斤提高到500斤和由1955年的400斤提高到800斤;把棉花每畝的平均產量,由1955年的全國平均35斤皮棉,按照各地情況,分別提高到60斤、80斤和100斤皮棉。按照这种畝產量的水平,到1967年,粮食的全國總產量將比1955年的產量增加一倍半以上,棉花的全國總產量將比1955年的產量增加兩倍。只要这項中心要求做到了,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所提出的提高農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項要求,就將毫無疑問地隨着生產的發展而逐步实現。
实現以上增產指标的条件和根据是什麽呢?主要是我國人多,劳動力多,气候条件比較好,劳動力和土地的增產潛力很大。而在实現了農業合作化以後,改変了生產資料私有的制度,实行集体所有和按劳取酬的制度,解放了生產力。这样,就將發揚起廣大農民的驚人的劳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够更合理地、更充分地利用劳動力,大大提高劳動力的利用率和劳動生產率,也就能够更合理地、更充分地利用土地、耕畜和農具。合作起來,就可以空前地發揮增產潛力,做到「范圍廣,門路多,耕作細」,从而大大地增加農業生產,增加社会的財富和社員的收入。这种可能性,已經由各地許許多多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实踐所完全証实了。我們相信,在12年內隨着國家工業化的發展,在拖拉机、化学肥料、抽水机、農藥農械等的逐步增加和大型水利工程修得更多的条件下,各个地區分別平均達到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所提出的農業生產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並且是很有可能超过的。
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所提出的關於交通、邮电、文化、敎育、衛生等項要求,也是在許多農業生產合作社和若干農村中已經实現的事情。許多人感覚知期內难於解決的城市100多万失業人員問題,現在也出現了新的情況,浙江省嘉兴專區就要求从上海移入10万个劳動力,江西省也要求把能从事農業生產的城市失業人員移50万人到那里去。至於地多人少的边远地區迫切需要劳動力,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說,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所提出的各項任务和要求,是積極的,又是可靠的。它旣不是保守的,也不是冒進的。它很有可能提前实現或者超額完成。
第四,由於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正確地解決了農業合作化問題以後,緊接着又提出了1956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抓住了農業这个基本坏節,从而使我國的社会主义事業更順利地向前推進。
社会主义建設的主体是國家的社会主义工業化,而工業化的中心是發展重工業。工業領導農業,城市領導鄕村,工人領導農民,这是社会主义的確定不移的根本原則。这个原則是無可怀疑的,是不能動搖的。
但是,我國是一个拥有6万万人口的大國,農民佔人口的六分之五以上。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一旦实現了,我們就会看到一个拥有大得驚人的購買力的國內市場。我國工業的發展,除了依靠國內市場以外,难道还有別的什麽出路麽?当然我們还可以爭取工業品的出口,但是主要必須依靠國內市場。我國現在的城市和工礦區的人口約有8,000万,每年需要的粮食和副食品,除了依靠國內供給,依靠農村供給以外,难道还有什麽別的來路麽?我國6万万人口,他們的購買力势必日益提高,所需要的輕工業品,數量之大也是驚人的,难道我國的輕工業除了依靠國內的原料供应以外,还可以主要靠从外國進入輕工業原料麽?我國農業所需要的生產資料,數量之大也是驚人的,这又是重工業的何等巨大的國內市場。而且,農業的發展又是社会主义建設資金積累的重要來源之一。由此可見,如果不正確地解決農業問題,農業沒有巨大的發展,我國的社会主义工業化必將遇到極大的困难。
我國是一个拥有6万万人口,而農民佔人口六分之五以上的大國,这个根本特點,是我國社会主义建設事業中所絲毫不可忽視的。当然,如果有人因而否認社会主义工業化是主体,否認工人階級的領導,那是完全錯誤的。但是,必須切实注意5万万農民在我國的社会主义建設事業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注意農業对於工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在当前農業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了这个从1956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这就把我國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个最困难最複雜的問題——農民和農業的問題,系統地解決了,从而將在新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鞏固工農联盟,將使我國的社会主义工業化加速發展,將使我國过渡時期的總任务提前完成。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廖魯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