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扛村是怎样处理剩餘牲畜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007
颗粒名称: 後扛村是怎样处理剩餘牲畜的
分类号: S82
摘要: 本文主要报道了三区后扛村在建社中如何解决牲口剩余问题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文章强调了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可能,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行将剩余牲口由几户或十几户共同负担草料,以解决共同生活上的需要,从而保存牲畜。
关键词: 牲畜 剩余问题 后扛村

内容

三區後扛村在建社中,牲口剩餘了好幾头,由於牲口市場價格下跌,牲口多數又都是老弱的居多,处理上就產生了很多困难:如果私有公喂,社裡確实使用不了;如果入社,折價太低了,本主吃虧;折價太高了,牲口不頂用,頂不起活來,社裡就担当不起;如果讓本主自由处理,势必造成牲畜死亡或屠宰。但是,該村党支部替群众想了恰当的办法,解決了这个問題。
  該村党支部認为,在群众入社以後,碾米、推豆腐、磨麵等等,仍然会对牲畜有很多需要。如果都入社了,势必都到社裡借用,人多了,就会使社裡增加不少麻煩。特別是農忙季節,沒有牲畜会造成各家各戶的困难。因此,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可能,这些剩餘的牲畜採取本主私有,由幾戶或十幾戶共同負担草料,解決共同生活上的需要,把牲畜保存下來。这样一方面解決了本主牲畜草料負担的困难,又不致產生濫賣或屠宰;另一方面也解決群众的实际困难。
  像这样的情況,有許多村是有的。为了避免由於牲畜市場價格下跌而大量濫賣或屠宰的現象發生,这个办法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推行的。当然,还有些新建社認为建社了,用毛驢就嫌不頂事,甚至还嫌不光彩,千方百計拒絕小牲畜入社,想買大驟大馬,这是顯然違反勤儉办社的方針的。所以,新建社只要实际需要,不管牲口大小,都需要侭量由社收容使用;眞的使用不了,这个办法是可以推行的。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
后扛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