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一九五六年新定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3958
颗粒名称: 突破一九五六年新定額
分类号: F426.31
摘要: 本文主要报道了炼铁厂青年炉试行1956年国家新定额的情况。文章通过具体描述陈广祥和胡成善两位工人的操作和配合,展现了炼铁厂青年炉在试行新定额中的努力和成果。
关键词: 鞍钢 计划 鞍山市

内容

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七日这幾天,煉鉄廠靑年爐試行了一九五六年國家新定額。
  新定額要求他們每天比舊定額多生產一百三十多噸鉄,利用係數要降到零點七七六,每煉一噸鉄要少用八十公斤焦炭。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但是靑年爐職工們都有信心要突破这新的定額。
  試行新定額第一天,靑年爐的職工就採用苏联固定風量先進經驗進行操作。丙班工長陈廣祥是从工人中提拔出來的技術員,在接班前,他和爐前組長胡成善簡單硏究了当天的操作問題,並且做了分工:陈廣祥保証爐況穩定,多出鉄;胡成善保証渣、鉄出淨,作業率達到百分之百。
  陈廣祥看了一下爐裡的風温,温度虽然很高,但是还沒有達到九百度的高風温标準,礦石熔煉的还慢,於是,他馬上按昨天工長会議決議要求的作法:提高了冶煉强度,加速礦石的熔煉時間。
  爐前工人配合技術員做好穩定爐況的工作,在这時顯得特別重要。爐前組長胡成善知道,如有一點渣、鉄不出淨,就会燒坏風口,就会少出鉄。在出渣、出鉄前,他非常小心、謹愼,他吿訴工人們出鉄前一定要把鉄口烤乾,出完鉄時,他又親自檢查一遍。
  第二天早晨,靑年爐試行新定額第一天的生產情況公佈了,公佈的數字吿訴大家:他們超过了一九五六年國家新定額,多生產了七十噸鉄,每煉一噸鉄比新定額少用了三十四公斤焦炭,利用係數降低到零點七三五,作業率達到百分之百。
  以後的六天中,虽然由於変料關係,和焦炭的質量不好,而影响生產波動,但是由於全爐的工人們坚持推行了苏联煉鉄經驗,七天中有五天突破了新定額,有五天的一級鉄達到百分之百。这幾天,靑年爐共給國家多產了一百七十三噸鉄。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薛恩勤
责任者
陈廣祥
相关人物
胡成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