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拔鋼管誕生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3852
颗粒名称: 冷拔鋼管誕生了
分类号: TG338
摘要: 鞍鋼金屬製品廠的加工工段,是按着苏联專家建議設置起來的。它的任务就是利用鞍鋼各軋鋼廠鋼材切头,製成各种工業器材和生活用品,所以这个工段以前曾叫利廢工段。他們把各种鋼材切头都利用了,只是不能利用無縫鋼管的切头,因此,只好把它送進煉鋼爐煉鋼。这个工段的老工人谷正实是一个鉗工,他看到大批的一米多長的無縫鋼管切头被送進平爐裡煉鋼,实在心痛,他想:「如果有冷拔鋼管机,那可就好办了。用这种無縫鋼管切头,可以拔出冷拔鋼管,我們國家的工業建設上很需要这种器材,可是現在我們还不能製造它。」但是我們現在还沒有冷拔鋼管机,这就是个問題。
关键词: 鞍山市 加工 轧钢厂

内容

(一)
  鞍鋼金屬製品廠的加工工段,是按着苏联專家建議設置起來的。它的任务就是利用鞍鋼各軋鋼廠鋼材切头,製成各种工業器材和生活用品,所以这个工段以前曾叫利廢工段。他們把各种鋼材切头都利用了,只是不能利用無縫鋼管的切头,因此,只好把它送進煉鋼爐煉鋼。这个工段的老工人谷正实是一个鉗工,他看到大批的一米多長的無縫鋼管切头被送進平爐裡煉鋼,实在心痛,他想:「如果有冷拔鋼管机,那可就好办了。用这种無縫鋼管切头,可以拔出冷拔鋼管,我們國家的工業建設上很需要这种器材,可是現在我們还不能製造它。」但是我們現在还沒有冷拔鋼管机,这就是个問題。
  (二)
  一天,老谷和第一薄板廠設备助理張一恒閒談,嘮到冷拔鋼管机,張一恒說:「那个玩藝可不是好整的,听說我們廠伪滿的時候有一台,可是我只看見一个牙輪一个槽鋼……。」谷正实知道这件事立刻就跑到第一薄板廠,翻了幾个乱鉄堆,他終於找到了四个冷拔鋼管机上的部件。回廠後,他把他的發現吿訴了工段長,建議廠長組織安裝冷拔鋼管机。但是处理这項建議的一位工程師,竟認为谷正实是「做夢娶媳妇,想好事」,就对廠長說:「这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再說,待幾年我們就有新式的冷拔鋼管机了,現在扯这一套作什麽!」於是廠長也就同意了这个工程師的意見。这样,谷正实提出的建議从去年五六月份一直被压到今年春季,直到廠長和工程師被調走的時候。
  (三)
  谷正实提了建議以後,一直等到今年春天还沒有信,实在忍不住了,就找到党總支。党總支書記張天合和副廠長徐傑一核計,認为这是一个很有價値的建議,馬上就讓設备助理王錫山負責把冷拔鋼管机搞起來。可是設备助理王錫山和那个工程師一样,認为:「如果我們自己能搞冷拔鋼管机,就不必到國外去訂貨。再过幾年我們就会有新的自動化的冷拔鋼管机了。」所以到今年五月份还沒動工。
  (四)
  谷正实一見这种情況,就找到了工段長賈玉華;賈段長把这个意見反映給徐副廠長和張天合書記,他們批判王錫山的保守思想,決定由工段負責動工,並且派技術員吳孝林协助工作。谷正实听到了这个消息後高兴的了不得,他拿着廠長開的介紹信,領着人和車到第一薄板廠拉冷拔鋼管机的部件。但是他發現冷拔鋼管机的一个部件——大鏈子沒有了。一打听才知道已經賣給碎鉄廠砸了碎鉄。他急忙赶到碎鉄廠,總算找到了它的一段,他們就用这一段做样子,把大鏈子做成了。
  工段裡做了分工:谷正实負責配製零件,技術員吳孝林負責設計。吳技術員是位二十三歲的靑年团員,開始時他对冷拔鋼管机能不能裝成是有怀疑的。可是,谷正实对这件事的坚强的信心,使他受了很大的感動。他覚得他不应該有一點怀疑,应当和谷正实一起想办法把冷拔鋼管机安裝成功,拔出鋼管。
  他是負責設計的,可是怎样設計呢?沒有圖紙,共至冷拔鋼管机什麽样子他都沒有看見过。他想:也許有人能懂得吧,他跑了好多單位,請敎工程師、技術員,但是竟沒有一个人懂得冷拔鋼管机的設計和技術問題。最後他終算在圖書舘找到了兩本苏联雜誌,雜誌裡有兩篇文章是談論冷拔鋼管技術的。他和谷正实及其他技術員和工人們,就以这兩本雜誌所提供的材料为据,來併湊冷拔鋼管机。
  他們就这样摸索着幹,發現缺零件就到廢鉄堆去找,找不着再到廢品庫去買,到十月份基本上把一台机器裝配起來了。可是这時酸洗、退火、乾燥等工序还沒有設备呢?他們要添置这些設备,可是沒有錢,公司虽然批給兩万元經費,但是还得留着買水泥打基礎!为了省錢,他們就自己揀廢耐火磚修了一座乾燥爐和一座退火窰。十一月中旬,机器都安裝完了,可是能不能拔出鋼管呢?誰都沒有把握。
  (五)
  正好这時候,有一批到苏联学習冷拔鋼管技術的工人們回到了鞍鋼。根据經理的指示,从苏联学習回來的高淸山、孫宝海等十二名工人來到了加工工段,帮助这裡的工人安裝冷拔鋼管机。
  他們看到这台冷拔鋼管机,非常高兴,虽然它比苏联自動化冷拔鋼管机差的很远,但是它終久是我們用自己的手造出來的。
  他們就像这裡的主人一样,穿上工作服,開始工作了。他們檢查了冷拔鋼管机、酸洗槽、退火爐,發現了很多問題,如鋼模不規矩,退火爐小,沒有完整的工具等等。但是他們向这个工段的工人們說,只需稍稍修理一下,就可以生產冷拔鋼管了。
  拔冷拔鋼管的最重一道工序是工具,可是这一點却被加工工段的工人們忽視了。高淸山發現这个問題後,就和谷正实、吳孝林等,根据在苏联学習帶回來的筆記,設計和作出一套最精密的工具,刘宝源、孫宝海、徐安成等也都給了他們一些帮助。这些問題解決後,他們又帮助製訂了一套操作規程。
  (六)
  十二月二十日早早晨,加工工段的工人們都喜洋洋地來到了場房,他們在等待着我國第一根冷拔鋼管的誕生。經过兩个多小時的初拔後,从苏联学習回來的工人們熟練換好了鋼模,冷拔鋼管机就開始拔第一根鋼管。不到一分鐘这第一根冷拔鋼管就誕生了。在場的工人們都兴奋地跑过來撫摸这根稍微有點燙手的冷拔鋼管。
  工人們正在試軋冷拔鋼管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薛恩勤
责任者
張一恒
相关人物
谷正实
相关人物
張天合
相关人物
徐傑一
相关人物
賈玉華
相关人物
吳孝林
相关人物
刘宝源
相关人物
孫宝海
相关人物
徐安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鞍鋼金屬製品廠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