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压一次就成功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3143
颗粒名称: 試压一次就成功了
其他题名: 布拉克辛專家帮助修建大型鍋爐
分类号: F426.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苏联专家布拉克辛在鞍钢大型高压蒸汽锅炉建设过程中给予中国工人全面帮助的故事。布拉克辛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使施工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并最终成功完成了高质量的锅炉建设。工人们在布拉克辛的指导下技术得到了快速提高,掌握了先进的施工经验。布拉克辛以不知疲倦、大公无私的精神赢得了工人和社会的赞誉。
关键词: 鞍山市 高压蒸汽锅炉 锅炉建设

内容

我在動力工地听到了苏联專家布拉克辛帮助我們建設大型鍋爐的故事。
  鞍鋼新建的第二座大型高压蒸汽鍋爐是一個複雜的工程,这個大鍋爐的爐裡爐外排列着密密麻麻的無縫鋼管;如果把大大小小的管道連接起來,有五十里長。鋼管上有三千多处接口,全是用電焊和脹管方法連通起來。这樣的鍋爐一般都要經过幾次試压才行,但这座鍋爐只一次就試压成功;試压質量標準規定滲水率百分之三就是優等,这座鍋爐達到了百分之零點五:这是個奇蹟。
  去年年末,鞍山鋼鉄建設公司把修建这座鍋爐的任務交給了高爐安裝公司動力工地的職工,但大家都不知道怎樣下手。这時候,苏联專家布拉克辛同志給了全面的帮助,因此施工準備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不久專家離開了鞍山,但他还不斷地从遙遠的西北來信,打听準備工作情況,並且还寄來他爲脹管工和電焊工們親手寫的技術学習敎材。
  今年三月開始施工前,布拉克辛專家又來了。他詳細地檢查了施工準備工作,修改了施工設計方案,親自給工人們講技術課;每次,都是一連講幾個鐘头,晚上備課到深夜。工人們在專家敎導下,技術提高很快。雖然工人們是头一次幹这樣的活,但開始工作的時候,就達到了一般的質量標準。專家对達到一般的質量標準並不滿意,他發現焊口有砂眼、夾渣,脹口不圓溜,要求停止工作,繼續敎育工人怎樣消滅砂眼,防止夾渣現象。苏联專家考慮到電焊工人的技術能力还不能与施工相適应,高空作業不容易保証質量,建議把高空作業的仰面焊和側身焊改爲在地面進行平焊和橫焊。这樣,兩千多個焊口,一千多個脹口都保証了優等質量。
  布拉克辛專家經常跟工人鑽到昏暗的鍋爐裡,或爬到爐頂上仔細檢查工作。鍋爐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大汽包脹管工程,是在夏天施工的,汽包四面不透風,裡面温度有四十三度以上,人進去有點喘不过氣來。刘永峯小組工人把管子脹扁了幾個,他們以爲可以凑合过去,沒想到布拉克辛冒着高熱,鑽進汽包裡檢查,当他發覚管口扁了,便耐心地向工人們提出批評,要求及時返工。
  布拉克辛專家忙得很,有時一個上午要跑靈山、大孤山等好幾個地方,有時夜裡接到電話,立刻動身去撫順、本溪、哈爾濱;儘管如此,他一下車總是先到工地,查看工程。在水冷壁起吊進行整体安裝時,布拉克辛專家常常从早晨一直堅持到深夜十一點鐘。工人們常常把苏联專家称作:「不知疲倦的苏維埃人」「大公無私的人」。
  有天晚上,布拉克辛專家乘車去瀋陽送愛人回國,淸晨才回來,听說鍋爐試压,他立刻趕到工地。当他看到鍋爐一次試压成功,興奮地說:「中國同志眞能幹。这樣的質量在中國是第一次,在苏联也是少見的。」在布拉克辛專家帮助下,建設鍋爐的技術力量成長了,他們掌握了多工种混合操作、整体安裝和分部試車等先進經驗。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保安
责任者
刘永峯
相关人物
布拉克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