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突破「清規和戒律」成長起來的農業生產合作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3036
颗粒名称: 一個突破「清規和戒律」成長起來的農業生產合作社
分类号: F327.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衡南县观音区大述乡的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十户贫农带头,突破清规戒律建立。尽管在建立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取得了丰收。这个社采用了分段小包工制,改进了每天排工的混乱现象。社里贫苦户多,资金不足,他们就增积农家肥料,每亩稻田比去年多施三十多担土肥。到今年秋收,全社一百五十四亩稻田增產了一成多。除了两户社员因为劳动力少等特殊原因稍微减少一点收入以外,其余户户增加收入。现在,中共观音区委员会已经检查和批判了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表现的这种挫折农民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错误,并且已经派出干部去帮助这个社进行整顿和巩固工作。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经济建设 鞍山市

内容

一個由十戸貧農帶头、突破「清規和戒律」建立起來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今年獲得增產一成多的丰收。
  这個社在湖南省衡南縣覌音區大述鄉。去年秋收以後,大述鄉彭志秀互助組的組員們,看到臨近的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試办的第一年就得到丰收,因此,全組十戸貧農、一戸下中農和五戸中農联名寫了申請書,要求轉成農業生產合作社。中共大述鄉支部支持了他們的要求,从他們組裡选派貧農彭清仕(共產党員)等五人到縣裡的互助合作訓練班学習。今年一月間,他們邀請一個區幹部到組裡幫助他們建社。但是在合作社正要成立的時候,中共覌音區委員会通知他們要「收縮」,並且要把那個區幹部調囘區去。貧農組員們説:「毛主席委我們走社会主義大路,區裡怎麽不讓我們走呢!」他們要求鄉裡的党支部再向區委会要求同意他們轉社。当時區委会的委員認為社办多了,不好領導,沒有批准这個要求。組員們看到區裡不支持,就自己動手办社了,选舉了貧農彭清仕当社長。这時候,區長和區委副書記又三番四次來劝他們轉組。社員們提出,他們修塘積水等冬季生產都是集体經營的,而且已經做出很大成績,表示有信心把社办好。區委会又「警告」他們:办社困难多,將來你們会吵嘴散掉的。
  的確,他們在办社过程中碰到許多困难。但是都被他們克服了。開始,他們採用互助組的臨時調工、排工的老办法,生產出現混亂現象。後來,他們从報紙上和附近的社裡学会了分段小包工制,改進了每天排工的混亂現象。開始的時候,会計彭炎不会記賬,他主動地到縣裡会計人員訓練班学習了一個時期,以後也在实際工作中学会了業務。社裡貧困戸多,資金不足,他們就增積農家肥料,每畝稻田比去年多施三十多担土肥。这個社不斷克服困难前進。到今年秋收,全社一百五十四畝稻田增產了一成多。全社除了兩戸社員因為勞動力少等特殊原因稍微減少一點收入以外,其餘戸戸增加收入。少的增加兩百多斤,多的逹到一千九百多斤。
  現在,中共覌音區委員会在学習毛主席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以後,已經檢查和批判了在領導農業合作化運動中表現的这种挫折農民社会主義積極性的錯誤,並且已經派出幹部去幫助这個社進行整頓和鞏固工作。
  (新華社長沙八日消息)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衡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