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結構製造廠的生產革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3005
颗粒名称: 金屬結構製造廠的生產革新
其他题名: ——苏联專家格列明尼柯夫的巨大帮助
分类号: F426.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鞍山钢铁建设公司金属结构制造厂在苏联专家格列明尼柯夫的指导下,进行了企业管理的改革和技术的改进,取得了显著的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同时,苏联专家的国际主义精神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强调了向苏联学习的必要性。
关键词: 鞍山市 经济建设 部门经济

内容

熟悉兩年前鞍山鋼鉄建設公司金屬結構製造廠生產狀況的人,今天再去看看那裡的生產面貌,他会認不出这廠了;因爲这裡的許多笨重的体力勞動,被自動化的机械代替了。回想起这些,廠內任何一個職工都抑制不住心裡的興奮,講起苏联專家格列明尼柯夫同志的熱情指導。
  苏联專家格列明尼柯央同志是一九五三年來的,那時候金屬製造廠的生產管理很落後,全廠幾乎都是些笨重的体力勞動。剪斷机加工的鋼材必須用人力搬運到各現場矯正、焊結,这樣運來運去旣浪費時間,又浪費人工,生產車間的秩序也混亂。
  三年來,金屬結構製造廠在格列明尼柯夫專家親自指導下切实地改進了企業管理工作。據統計,專家先後提出較重大的革新建議達二百七十六件。建議中的改變生產面貌是一件重大革新,因爲它要求使用新式的自動化的机械來代替体力勞動。專家根據当時的生產性能提出:按工藝制安排机器,实行工序制流水作業。这樣全廠就分爲:材料準備車間、加工車間、裝配車間、成品車間等,克服了各工序之間的紊亂,也消除了加工剪斷鋼材等小搬運的現象,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了。原來的結構一廠一千人生產,月產鋼結構八百噸,現在只用五百人生產,月產達一千三百噸。
  技術管理方面,專家帮助試製成功了苏联四二号A型的電焊條,以往使用这种電焊條都是向苏联訂購,有時因訂貨不及時就得停工待料。試製成苏联四二号A型焊條以後,不僅可保証金屬結構製造廠的需要,还可根本上滿足電工業系統各建築生產單位的需要。預計到年底,將給國家節約二百六十万元的財富。在焊接管道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成就。过去焊接管道用万能電焊机時需要設置一套軌道(即行車胎),管道在那裡,万能電焊机和軌道就得遷移到那去;專家建議製作一個自動化轉胎,全長十四公尺,將万能電焊机固定在自動轉胎支架上,用以焊接各种管道,勞動効率提高六至八倍。
  專家十分重視鋼材的節約。去年專家看到現場堆積如山已被認爲不能使用的殘奮鋼材時,很难过地說:「这些鋼材爲什麽不運用到工業建設上呢?只要設法合理使用,它是可以用到建設上來的!」專家建議用殘舊料製作管道結合法藍盤,據統計去年一年用到工程上來的殘舊料就達百餘噸,給國家節約了六万多元。一九五三年号料作樣子板模型全是用鍍鋅薄鉄板,当時國內不產,得从遙遠的苏联烏克蘭鋼廠訂購。專家就建議:用中國產品油毡紙代替,經試驗後証明这建議完全合理。只这一項建議,據統計一年可給國家節約三万多元的財富。
  当此全世界勞動人民欢慶十月革命三十八周年的時候,我越加感受到苏联專家那种國際主義精神的偉大。苏联專家格列明尼柯夫爲了中國的建設冒着大雨堅持着在工地上熱情地指導製造平爐構件的情景又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們感謝他,更主要的是要向他学習,向苏联学習。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