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我是怎樣貫徹苏联专家建议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2968
颗粒名称:
我是怎樣貫徹苏联专家建议的
分类号:
G31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苏联专家在中国的炼铁厂提出的一系列建议,这些建议对提高生产、减轻体力劳动、提高技术、掌握新设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强调了贯彻专家建议、学习苏联先进技术是实现工业化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捷径。通过实际工作,作者深刻体会到苏联专家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文章还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使用开口机,另一个是铁闸口代替粘土闸口,说明了苏联专家的建议给生产带来的改进和效益。
关键词:
科学工作者
干部培养
考核
内容
一九五四年苏联專家給我們煉鉄廠爐前提出了三十一項建議,这些建議对提高生產、減輕体力勞動、提高技術、掌握新設備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完成計劃的關鍵
千眞万確的事实吿訴我們:認眞貫徹專家建議,学習苏联先進技術,是我國实現工業化、过渡到社会主義社会最好的捷徑。特別是我去苏联參覌時,親眼看到苏联技術的先進性,以及苏联人民由於創造性的勞動所獲得的美好生活,就更增加了我学習苏联、貫徹專家建議的決心。我們煉鉄廠有好幾座高爐都是按照苏联新的技術標準設計改建的,如果不学習苏联的先進技術,不貫徹苏联專家建議,不按着苏联的設計要求組織生產,就不能發揮新設備的性能,也就無法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对我們的要求。因此虛心学習苏联先進經驗,貫徹專家建議,应該成爲我們的中心任務。在我們煉鉄廠苏联專家經常給我們提出一些宝貴的建議,一有困难我就請敎專家,專家總是非常熱心的指導帮助我們解決生產上的關鍵問題。从实際工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苏联專家的偉大國際主義精神。如一九五四年上半年我們廠完成國家計劃各項指標的情況很不好,苏联專家就帮助我們分析原因,尋找關鍵,並提出消滅「殘鉄」的建議。从前高爐上放鉄水的溝裏,每次出鉄後都積存着很多殘鉄,約佔全廠每日總値百分之二,工人們把这些殘鉄,用了很大的力氣,搬到爐下罐車上,運往碎鉄廠,当廢鉄出賣,價格很低,將够運輸費,哪個月都運出幾百噸。專家建議我們把每次出鉄剩的殘鉄,在下次出鉄時放在鉄溝裏溶化,这樣殘鉄就變成好鉄,在貫徹執行中,工人們都說:「專家提得对,咱們費點勁也是应該的。」僅去年第三季度內,全廠就有一千多噸殘鉄變成好鉄,給國家節約了十二万多元。又如按時出渣、出鉄、換風口不漏風等建議的執行,对我們全面完成國家計劃都起着重要作用。苏联專家關心我們生產中的問題,就像对待自己國家財富一樣。我常常这樣想:「苏联專家千里迢迢來帮助我們建設社会主義,我們要不認眞執行專家建議,能对得起誰呢?」当然,苏联專家的任何一件建議,也不是一学就会,一貫就通的,在学習和貫徹時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時甚至可能失敗,但只要我們团結群衆,發揮群衆的積極性,堅持学習和硏究,總会能够達到目的。在我們爐前執行專家建議的过程中也充分說明了这點。
使用開口机
高爐的打出鉄口工作过去一直是手工操作,每次出鉄前都需五、六個人用釺子、郞头打半小時,工作是相当吃力的。苏联專家建議使用新設備——開口机,不但節省人力,而且五分鐘就可以打開了。这項建議首先在七、八高爐貫徹執行,可是執行得不徹底。雖然有了開口机,打鉄口用的釺子、郞头也沒斷用。主要是思想上有顧慮,怕掌握不好,把開口机搞壞,因之兩米深的鉄口只打到一點二米就不敢再用,餘下的仍用人工打,有時乾脆不用它,省得麻煩,特別是当我問到八高爐丙班組長白成兆爲什麽不使用時,他竟說:「要叫用,就把爐前工具都收走。」意思是說釺子、郞头用慣了方便,沒有这些工具時再用也不遲。我仔細一考慮,要徹底貫徹專家这項建議,就必需先找一個典型來做榜樣,用生動的事实來証明開口机的優越性。於是我便和党、工会硏究決定先抓住七号爐乙班。因爲这班的爐長是靑年技術員王洪順,他工作積極,接受新事物快,願意帶头執行这項建議。可是在執行的第二天,我剛走到七高爐还沒問結果,七号爐副組長就拍了我一下說:「老李扣分吧!」原來是第一天使用開口机因爲沒有正確掌握時間和估計鉄口深度,打到一點八米超过了「紅點」(鉄水),把鑽头燒壞了。我当時就說:「不但不扣分,大胆使用新設備这种勇氣还要鼓勵呢!一定要繼續使用。」眞的,以後一連幾次都很順利,只要五、六分鐘鉄口便打開了,再也不要五、六個人進行笨重的体力勞動。接着,六号爐也開始使用,可是却偏偏在六号爐第一次使用時把鉄口掘漏了,鉄水噴出來,有四個人受微傷。这時有一個思想上还不大通的工人立刻說:「使用開口机会燒傷人的。」我立刻批判这种思想,在小組会上反覆說明設備是先進的,这是已經証实了的,至於燒傷人,是由於操作人違犯規程,沒到時間就鑽到一點八米把鉄口掘漏。以後使用幾次同樣很順利,这一來立刻傳開了,平時用釺子打鉄口的工人就到处宣傳開口机的好处。生動的事实敎育了大家。接着,其他高爐都自動的使用開口机这一新設備,同時也就規定爲爐前必須執行的工作制度了。
鐵閘口代替粘土閘口
过去高爐每週就得更換一次閘口,又浪費人工,又浪費材料,每換一次閘口,工人需在六百度的高温旁工作兩小時,才能把閘口換好。用苏联式的生鉄大閘來代替耐火磚和泥砌的閘口,不僅給工作上帶來很大方便,同時又給國家節約了巨額財富。在開始使用時,有些工人不信服,認爲生鉄鑄的,很快就会被鉄水侵蝕壞,尤其听到高爐公司說在苏联一個閘口可以用二年,就更覚得稀奇。雖然如此,我們还是決心試用,可是事情偏偏不湊巧,当我們試用的第一天,就被火紅的鉄水侵壞了,这一來不要緊,有的工人就逞强的說風涼話:「还用二年,我們不到兩小時就把它燒壞了。」还特意把閘口放在人人都能看見的地方。怎麽办呢?我一想,有了,去請敎專家,不要怕难爲情,不要灰心,不懂就問,只要在苏联能用,我們也一定要把它用好,我就把使用後的情況向專家講了,專家馬上吿訴我說:「在苏联的確是一個閘口可以用兩年,但使用時是需要用粘土糊好來保護它,使它不受鉄水侵蝕。」我这一听,心裏亮堂了,馬上就在本廠用鉄水重新鑄一個,这時有的工人仍然不信,說:「自己鑄的,更是瞎子點灯,白費蠟。」緊接着就按照專家建議的办法做了試驗,使用後一看不但大閘未壞,糊的粘土也沒掉,結果証明它確实可以用二年,減輕体力勞動,又節省了原材料。这時我就專門找原先有懷疑的人,向他們進一步說明大閘的先進性,並督促檢查爐前操作的工人加强維護,这一來,工人們普遍反映:「这回星期六省老勁,再不用蹲在那換閘口了。」很快推廣到各部高爐。僅各高爐在砌閘口時所用的耐火材料全年就可爲國家節約九千零七十二元的財富。
我們高爐鉄〓泥的成份有毛病,堵鉄口時不是放風,就是跑大流,給操作上帶來很多困难,常常弄的爐況不穩。專家建議改變鉄口泥成份,瀝靑增加至百分之二十,容易乾燥,还耐磨,可是因爲瀝靑煙大,很容易燒傷皮膚,工人不愛用。二高爐爐長就公開在討論執行專家建議的小組会上講瀝靑不应該增加这樣多,組長也向我提出意見說瀝靑燻人,我立刻將執行这一建議的实際情況反映給專家,專家考慮以後又建議瀝靑成份降至百分之十五,这次实行起來,一點都不燻人,鉄口还耐久,也不跑大流和焦炭,給平穩的掌握爐況帶來很多方便。
我的一點体会
从貫徹專家建議的实際工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把專家建議貫徹得澈底,必須作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充分發動群衆,發揮群衆的積極性,用生動的事实使大家从思想上眞正的了解專家建議的先進性及給我們生產上帶來的好处,自覚的加以貫徹实現。不能生貫硬套,在未貫徹之前利用各种宣傳形式來宣傳專家建議的內容,在小組的生產会議上發動大家討論硏究執行的办法,必要時最好是选擇先進有條件的單位進行試點,这是取得經驗的过程,也是向群衆敎育的过程,而後全面推廣,普遍貫徹,我們使用開口机的事实就充分証明了这點,只有群衆思想上了解專家建議的先進性才能認眞貫徹執行。
第二、在貫徹过程中,一定要堅決,不怕困难,並將实際情況及時向專家反映,請敎專家,不能因爲第一次沒成功,就灰心了或愛面子,不敢把实際情況反映給專家,要知道專家对我們是非常熱心的。在生產中,是我們最親密的老師和朋友,只要有問題請敎他,專家馬上就給我們提出方向,越是这樣多問,我們才越能眞正迅速澈底的貫徹專家建議,学習和掌握新技術來提高我們的生產。
第三、已經執行的專家建議,一定要成爲工作制度,或訂入小組競賽保証措施中;在定期召開的小組生產会議上檢查執行情況。同時爲了使大家都能了解專家建議的內容,能够隨時隨地檢查自己是否執行了,我把專家建議都寫成大字報或標語,貼在信号室或操作崗位上,如在執行按時出渣、出鉄建議時,我就建議工会畫成大幅標語,上寫着「你能按時出渣、出鉄嗎?」,工友上下班都能看到。这樣一來有的工人就說:「我們过去就知道幹活,也不知道什麽是專家建議,經过这樣天天看,我們心中可有數了」,也只有这樣群衆經常的自覚的檢查和定期檢查結合起來,專家建議才能得到根本的貫徹实現。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鳳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