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年代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2874
颗粒名称: 在苏联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年代裏
分类号: F211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丁立甲同志在苏联伐木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包括他们在森林中的艰苦生活、伐木工作的艰辛以及与苏联工人的友谊。文章还描述了苏联政府对伐木工人的照顾和关心,包括供应粮食、设立医院和急救站等措施。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苏联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所展现的团结和奋斗精神,以及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关键词: 苏联 五年计划

内容

編者按:本文作者丁立甲同志出身於山东蓬萊的一個貧農家庭,一九一七年因天災人禍、流浪到海參崴。最初,在一家私人飯店裡打雜。一九二七年,他參加了苏联社会主義建設,在遠东森林裡当伐木工人。一九三七年起,他又在苏联一個集体農莊參加生產,曾任生產隊隊長,並被評爲農莊先進工作者。一九五二年,他回國參加祖國建設。本文是从他口述「我在苏联三十年」一書中摘錄出來的。題目爲編者所加。
  我們这批年靑的伐木工人,每二十個人編成一組。一到森林,我們每一組分配好地區,便砍倒了大樹,造成一個結結实实的木屋,牆和地板都是一棵棵大樹幹疊成的,剝下的大樹皮就代替瓦片,鋪成屋頂。大森林裏,野獸非常多,有熊、有狼等,都很兇殘,狼更是成群結隊的出沒,上級便發給我們每組三支獵槍來保護自己。
  安頓好生活,緊張的伐木工作便開始了。我們中國籍的小夥子,每個人都明白:現在我們不是替地主、資本家幹活了;我們自願到野獸窠裏來伐木,是爲了帮助苏联人民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社会主義國家;我們砍下來的木材,不是替地主、資本家蓋大屋,做棺材,而是用來建設社会主義的工廠、城市,或者運到外國去換回机器,發展社会主義的重工業。因此,我們幹得非常起勁。
  那時,遠东地區解放不久,經濟还沒有完全恢復,而且当時苏联農業还沒有实行集体化,農村裏能供給城市需要的粮食,却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当時英帝國主義又宣佈与苏联斷絕外交与商務關係,企圖在經濟上窒息苏联,因此,苏联全國人民的粮食都实行了嚴格的定額供应制度。
  当地的苏联政府机關想尽一切办法,照顧我們耗費体力較多的伐木工人,我們每人每天可以領到四百克(还合不到十三兩)粮食。有人听了,說不定会說太少了,但是我們每個工人都感到政府太照顧我們了。我們不能忘了当時全苏联的人民都在感到粮食困难,都在節衣縮食地建設祖國啊!
  和我們一起伐木的苏联工人,他們的國際主義友好精神也是很使人感動的。他們和我們一樣,每人每天只有四百克粮食,但是只要上面發下的麵包有黑白兩种,他們一定要讓中國和朝鮮籍的工人吃白的,他們自己却吃黑的。伐木隊的一位負責同志是苏联人,他也很關心我們的生活,常常深入工地來看我們,問我們粮食够不够,要是不够,他可以開條子,讓我們去買;但我們都謝絕了他,因爲我們是參加社会主義建設來的,不是作客來的呀!」
  按照社会主義「按勞取酬」的原則,我們伐木工人是按件計工的,我們大家工作都很努力,砍一個冬天(四、五個月)的木头,每個人除了吃穿,可以拿到兩三百盧布,勞動得好的可以拿到四百盧布。而我在飯店裏打雜時,每天从早到晚像牛馬似地替老闆幹活,到了冬天連棉衣也做不起,凍得索索發抖,那日子眞不是人过的。
  在伐木場上,苏联政府还設立了医院和急救站,我們伐木工人受了傷或生了病,馬上可以得到治療。雖然在深山密林裏,我們感到苏联政府处处照顧我們,眞比跟父母在一起还温暖。
  那時,不光粮食供应的數量不多,蔬菜等副食品更少,我們不是每餐喝幾口魚油湯,便是吃一些菜乾,肉類簡直是很少看見的。但在大森林裏,我們的「鄰居」不全是野獸嗎?我們应該積極想办法,从「鄰居」那裏取得我們所需要的肉類。
  到了星期日,我們好幾組的伐木工人联合在一起,选了一片有香獐子的森林,把它包圍了起來,事先留出一角沒人的地方,在那裏,把樹枝編成籬笆,在籬笆上開了好幾個洞眼,然後大家一面前進,慢慢縮小包圍圈,一面大声吶喊。胆小的香獐子便拚命往沒人的一角跑,可是籬笆擋住了牠們的去路,牠們便拚命把头伸到離笆上的洞外來,企圖衝出去。後面人們越追得緊,牠們也越鑽得急;这時,早就等候在籬笆外的人們,便欢天喜地地把这些香獐子捉住了。
  我們打了一天獵,过了一個快樂的、有意義的星期日;同時,还可以大吃一頓香獐子肉,第二天砍起樹來,就格外有勁!
  我們雖然在深山密林中,但大家都時時刻刻感覚到:我們正在建設中的第一個社会主義國家,是一天比一天更强大了。遠东解放後,由於受到战爭的破壞,加上帝國主義的封鎻,我們不僅缺乏粮食,还非常缺乏布疋,哪怕有錢也很难買到布。那時大家都穿得很破舊。可是,就在我們上山伐木第三年(一九二九年)的一個秋天,公司裏替我們每個伐木工人做了全套的冬服。發給冬服時,公司的經理还做了報吿,他說:「同志們,我們把嶄新的冬裝穿起來,讓帝國主義瞧瞧他們封鎖我們的結果吧,吿訴他們,这些布全是我們苏联工人自己織的!帝國主義老是替我們發愁,怕我們沒有了地主、資本家老爺們,就不会过日子。請他們放心,我們沒有地主、資本家,照樣能过日子,而且过得更好。瞧,我們这些舊社会的窮工人,今天不是穿上苏維埃國家自己做的新衣服了麽?現在,我們建設社会主義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已開始了……。」
  全苏联的工人和農民,紛紛响应党的号召,用社会主義競賽來支援第一個五年計劃了,我們伐木工人也在深山密林中展開了社会主義競賽。伐木公司做了一面流動紅旗,如果哪一組在一個月中,伐木超过計劃,在全伐木場中產量最多,質量最好,就可以把紅旗扛到組裏去。我記得我們这一組二十個小夥子,曾經奪到过兩三次紅旗。那時,我們愛惜木材就像愛惜自己的兒女一樣。做一個優秀的伐木工人是很光榮的,不但受到全伐木場工人的尊敬,公司还獎給我們結实、漂亮的皮襖和高統靴子等实物。在伐木場中的中國工人,一個個都工作得很漂亮,經常超額完成國家計劃,苏联工人見了我們,總是笑嘻嘻地打招呼,翹翹母指說:「中國工人,勞動好!」
  在緊張愉快的勞動中,日子是过得很快的,由於苏联全國勞動人民的努力,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四年零三個月中就提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爲苏联重工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这時,苏联已經能自己出產大批拖拉机供应集体農莊了,这一來農業生產馬上大大發展,供应我們工人的粮食也寬裕了。記得一九三二年,我們伐木工人每人每月已能得到二十四公斤中等麵粉、三公斤小米、一公斤糖、一公斤半油脂,从此我們再也不会每餐只吃一塊黑麵包,喝幾口魚油湯了。
  我还記得,在一九三三年,我們伐木工人在深山密林中熱烈慶祝建成社会主義的第一個「五一」節,我們坐在森林中的会場上,靜听着無綫電傳來的克里姆林宮的鐘声,和苏联紅軍通过紅場時威武有力的脚步声。親愛的苏維埃的首都莫斯科,給我們遙遠的伐木工人送來了「五一」節的礼物——美酒和糖果。我喝着香醇的美酒,吃着甜津津的糖果,从心裏感到:我,一個中國工人,爲建設第一個社会主義國家貢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是多麽光榮和驕傲!这一天我們雖然在森林中,但也和全苏維埃各地的勞動人民一樣,扛着紅旗在林場中遊行。
  隨着生產的不斷發展,我們的工資也有了提高。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時,我們每個伐木工人每月的平均工資約有兩百盧布,生產最好的工人可以拿到五百盧布。我深深体会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首先是使工人和農民徹底擺脫了剝削的桎梏,並且爲苏联勞動者開關了享受丰裕生活的康莊大道。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丁立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