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西藏高原中部的新動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2775
颗粒名称: 貫穿西藏高原中部的新動脈
分类号: F542
摘要: 各处張灯結綵,趕排文娛節目,西藏人民正在欢欣鼓舞地迎接拉薩到日喀則、日喀則到江孜的兩條公路通車。拉薩到日喀則和日喀則到江孜兩條公路全綫通車以後,使西藏地方和祖國內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这兩條公路已經把西藏的三大城市和西藏的主要農業區、畜牧區緊密地連接起來了。这兩條公路,是國務院今年三月有關西藏交通輸問題的協定中規定修築的。日喀則、江孜公路,是國務院為了救濟去年遭受水災的年楚河沿岸人民,以工代賑修築的。西藏各界人民熱情地支援了公路修築工程。兩條公路沿綫的廣大農民和牧民,出動了上万头牲口為築路人員送物資,牛皮船水手从雅魯藏布江上游,源源地把粮食給築路民工。
关键词: 公路通车 交通联系 筑路工程

内容

拉薩、日喀則、江孜等地,連日來充滿節日景象。各处張灯結綵,趕排文娛節目,西藏人民正在欢欣鼓舞地迎接拉薩到日喀則、日喀則到江孜的兩條公路通車。
  拉薩到日喀則和日喀則到江孜兩條公路全綫通車以後,使西藏地方和祖國內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这兩條公路已經把西藏的三大城市和西藏的主要農業區、畜牧區緊密地連接起來了。这兩條公路还把雅魯藏布江中、上游的皮船航運和边遠區的古商道也都連接起來了。
  拉薩是西藏的第一大城。过去从內地運到西藏的茶葉、綢緞、磁器、馬具等日用品,大多經过这裡,再運到西藏中部和西部去。西藏的另一個經濟中心日喀則和西藏南部的商業重鎮江孜,都是出名的手工業城市,日喀則的粉條、藏香,江孜的花毯、馬墊等特產,还有全西藏出名的山南氆氌,一向就遠銷拉薩和青海的藏族地區。多少年來,这三個城市間的交通,只靠人力和獸力,在旺季,「磨破了馬背和牛蹄」也趕不上需要。过去从拉薩到日喀則和江孜,騎馬也得走九天到十二天,現在坐汽車只要兩三天就到了。住在藏北草原上的牧民們,过去把大批的畜產品和土產品用毛牛和大綿羊運到牧區南部和雅魯藏布江边的渡口以後,还得跋涉十天到一個月的路程,才能送到各城鎮和農村。現在,羊八井和大什卡渡口等較大的畜產、土產品集中的地方,已經是拉薩、日喀則公路的中間站了。公路通車以後,汽車也可以把大批茶葉和日用品,很快地運到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和年楚河平原等農業區去。
  西藏中部还有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巨大水力資源,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平原还有幾十万公頃肥沃的处女地可以開墾,这條新動脈对建設西藏中部和開發这些地區的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
  这兩條公路,是國務院今年三月有關西藏交通運輸問題的協定中規定修築的。从春季開始測量設計,五月底六月初先後動工,只用了短短幾個月就修築成了。修築拉薩、日喀則公路的職工和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員、战鬭員們,頏強地战勝了風雪、冰雹和空氣稀薄等困难,从山頂永久凍層中開出了通路。
  日喀則、江孜公路,是國務院為了救濟去年遭受水災的年楚河沿岸人民,以工代賑修築的。參加築路的三千多藏族民工,战勝了暑熱和雨季的泥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战士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学会了築路技術,提前一個月完成了路基土方工程,还修築了二百零六道涵洞。工程結束的時候,有四百一十多名男女民工立了功,十一個民工班得到模範班的称号。
  西藏各界人民熱情地支援了公路修築工程。西藏地方政府和班禪堪布会議廳委員会在公路工程動工以前,就通知沿綫各地群衆做好支援工作。並且派了二十名官員、头人參加日喀則、江孜公路修路指揮部,協助拉薩、日喀則公路施工領導部門組織畜力運輸和購買副食、燃料。兩條公路沿綫的廣大農民和牧民,出動了上万头牲口為築路人員運送物資,牛皮船水手从雅魯藏布江上游,源源地把粮食運給築路民工。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拉萨市
相关地名
日喀则市
相关地名
江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