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2748
颗粒名称: 決心
其他题名: 黑山縣鞍山青年農業生產合作社訪問記之一
分类号: D432.831
摘要: 在一望無涯的原野,夜色尙未退尽,东方漸漸發白。六座高大的帳篷,安靜的像巨人一樣佇立在草原上。突然,从一座帳篷裡鑽出一個靑年,人們辨不淸他的面孔,但从他的擧動知道他是十九歲的号手苏豔。他面向微明的东方,迎着冷慄的晨風吹起銅号。号角声打破了草原淸晨靜謐的空氣。靑年們聞声从帳篷裡跑出來,他們有的練習跑步、做操,有的迎着美麗的早霞歌唱。这二百一十五名男女靑年,就是黑山縣鞍山靑年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靑年們。他們恢復了昨日的疲勞,又開始了一天新的工作。鞍山靑年農業生產合作社已決定在今年結凍前,在这塊草原上開墾出六百垧荒地。十月四日,鞍山靑年農業生產合作社的五十名先遣隊男女隊員們,第一步踏上了荒地。
关键词: 黑山县 青年 农业生产

内容

在一望無涯的原野,夜色尙未退尽,东方漸漸發白。六座高大的帳篷,安靜的像巨人一樣佇立在草原上。突然,从一座帳篷裡鑽出一個靑年,人們辨不淸他的面孔,但从他的擧動知道他是十九歲的号手苏豔。他面向微明的东方,迎着冷慄的晨風吹起銅号。号角声打破了草原淸晨靜謐的空氣。靑年們聞声从帳篷裡跑出來,他們有的練習跑步、做操,有的迎着美麗的早霞歌唱。草原上又活躍起來了。这二百一十五名男女靑年,就是黑山縣鞍山靑年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靑年們。他們恢復了昨日的疲勞,又開始了一天新的工作。
  这片原野座落在遼寧省黑山縣的东南部——黑山縣第三區康家屯。在这片原野的东方是遼中縣边界,南方是台安縣边界,北方是新民縣边界。这片草原像一塊綠絨氊似的平舖在柳河河畔。
  鞍山靑年農業生產合作社已決定在今年結凍前,在这塊草原上開墾出六百垧荒地。这裡的土質是油砂土,適合栽种棉花、大豆、高粱、小麥、穀子。七十一歲的老農民馬德義,听說鞍山靑年來到这裡墾荒,他特意來到荒地看望大家。他抓起一把草原上的沙土,頗有感慨的說:「五十年了沒人動过这塊土,今天是它開花結果的時候了。」鞍山的靑年們,懷着把荒地變成米粮倉的偉大理想,來到这人烟稀少的草原。我曾問到不少男女靑年:「有困难嗎?」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說:「有。但是困难难不倒毛澤东時代的靑年。」語氣裡充滿鋼鉄般的信心,有讓高山低头,河水讓路的熱情。
  十月四日,鞍山靑年農業生產合作社的五十名先遣隊男女隊員們,第一步踏上了荒地。他們冒着寒風,忍着飢餓,在草原上搭起六座帳篷,埋鍋造飯,夜裡他們就宿在这裡。这一天,在这荒漠的草原上,第一次昇起縷縷的炊烟,飄散着迷人的飯香。十月六日,先遣隊的隊員們開始打土坯,準備建築房屋。这一天天氣寒冷,五十名小伙子和姑娘們脫光了鞋襪,光脚站在結了冰碴的泥坑裡合泥。何桂英、齊桂英、姜淑英、李文淸、李俊奇等十多名姑娘和小伙子們展開熱烈的競賽。她們的手都被刺骨的冷水凍得麻木、紅腫疼痛,沒人想休息一下。李俊奇在学校是個籃球健將,今年只有十八歲,她的双手被泥坯裡的草劃破四、五條,她毫不在意,繼續打坯。金桂芳爲了勞動時便利,竟剪去了自己留了幾年心愛的兩條烏黑的辮子。原是鞍山食品工廠的女工、靑年团員李文淸,長得瘦弱一些,但她有比平常人更堅强的毅力,只用二十秒鐘就打完一塊坯,而且質量優良,人們称讚她是「打坯能手」。李文淸和姑娘們的熟練而又出色的勞動,激勵了小伙子們。靑年团員王鼎亞的双手和手腕雖然幾乎被草割破了,鮮血滴滴,他連声都沒吱,仍舊滿臉流汗的幹下去。王光生胃病犯了,兩天沒吃飯,只喝點菜湯。別人劝他休息,他擺头拒絕,跑到現場堅持工作。原定四天打完一万三千塊坯,結果三天半就完成了任務。
  勞動一天,到了夜晚,大家的腰都直不起來,渾身疼痛,不管是小伙子和姑娘,滿手都是血泡和傷痕。就是这些困难,也压不住他們的欢笑和歌声。每当傍晚,人們称爲「歌唱家」的十九歲的靑年刘雲福,迎着落日的餘暉,唱起高吭、雄壯的歌声。这時,幾個帳篷裡都应和着唱起來。
  在这裡炊事員的工作更艰苦。鍋灶搭在露天,炊事員靳文寬、李玉民、王明庫过去都是学生,沒有做飯的經驗。開始時,飯做的不是夾生就是串煙,他們因此曾苦惱过,心想:大家勞動一天,却吃不上一頓可口的飯菜。於是他們找敎訓、摸經驗,如今高粱米飯做的香噴噴的。靑年們都十分誇獎这些炊事員,說他們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因爲三星还在天上眨眼的夜半時分,他們就得起來,淘米做飯。遇到雨天,他們就頂着雨水堅持工作。柴禾濕了不好燒,他們就伏在灶前用氣一口一口吹,煙嗆的他們兩眼通紅。有時飯不够吃了,他們只吃一些鍋巴來充飢。他們常說:「大家身体好,工作好,咱們就会更快的建立起集体農莊。」如今,在原野上,已埋好了幾十棵建築房屋的標椿,雖然还只是幾十棵標椿,但也够鼓舞人心的了。人們会想像到,在一、兩個月以後,在这原野上將出現一排排地整齊的四十間住宅,和十多間裝着新式農具的倉庫。目前,二百多名男女靑年正在挖土塡房基礎、挖地槽、打地基、打坯……。大家決心要早日把新農村在草原上建設起來。在这裡,保爾·柯察金、海鷗、丹娘和吳運鐸,成了大家光輝的榜樣和旗幟。李治安在自己的日記上寫道:「学習保爾·柯察金熱愛祖國,憎恨敌人,克服困难的精神。決不当逃兵。」他还表示爭取在開墾荒地的勞動中当上勞動模範,來回答故鄕的親人——鞍山人民对他們的支援、關懷和期望。
  他們正在緊張地進行打坯工作,準備建築新屋。到十月十七日止,已打出二万多塊土坯。
  炊事員們正在爲二百多名靑年準備午飯。
  鞍山靑年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男女靑年們,晚飯後,在原野上玩排球。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穆
责任者
苏豔
相关人物
马德义
相关人物
靳文寬
相关人物
李玉民
相关人物
王明庫
相关人物
李文淸
相关人物
刘云福
相关人物
李治安
相关人物
王光生
相关人物
何桂英
相关人物
齊桂英
相关人物
姜淑英
相关人物
李俊奇
相关人物
王鼎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黑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