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海南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2500
颗粒名称: 建設中的海南島
分类号: P942
摘要: 海南島屹立在祖國南方,面積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島。它一向被称為「祖國的宝島」。这裡地处熱帶,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都能耕作,有些地區的水稻还可一年三熟。島上有各种質量優良的礦產,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有遼闊、肥沃的荒地。它周圍的海洋裡有取之不尽的漁鹽財富。據初步調查,烏上約有一千万畝左右的荒地。儘管这裡具有發展農業生產的優越的自然條件,但是在解放前,每年还需要由南洋等地輸入三個月的粮食。沿海的鹽業生產也遠遠超过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去年冬天,島上一條主幹公路修成通車以後,已經大大地改善了島上的交通狀況,促進了当地經濟的繁榮。海南島的文化建設也有相应的發展。
关键词: 海南岛 农业 增产运动

内容

海南島屹立在祖國南方,面積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島。它一向被称為「祖國的宝島」。这裡地处熱帶,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都能耕作,有些地區的水稻还可一年三熟。島上有各种質量優良的礦產,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有遼闊、肥沃的荒地。它周圍的海洋裡有取之不尽的漁鹽財富。
  據初步調查,烏上約有一千万畝左右的荒地。这些荒地大部分都適宜裁种海南島特有的、國家工業化所需要的幾十种價值很高的熱帶和亞熱帶經濟作物。这就是香茅、椰子、油棕、奎寧、胡椒、海島棉、咖啡、菠蘿等植物。幾年來,國家初步勘察了烏上的荒地,開始了有計劃地開荒和栽种各种經濟作物。目前,國營農場种下的幾十万畝熱帶經濟作物,生長很好,有的已經大量收穫了。
  儘管这裡具有發展農業生產的優越的自然條件,但是在解放前,每年还需要由南洋等地輸入三個月的粮食。解放後,当地党和政府決定以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作為海南島建設的重點。一九五三年底全烏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後,一個以互助合作為中心的農業增產運動就在各地蓬勃展開。到今年九月初,全島已經建立了一千三百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和三万多個互助組,組織起來的各族農戸約佔全烏總農戸百分之六十七。在農業增產運動裡,当地党和政府还領導各族農民改進耕作技術,開墾荒地和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國家每年又發放大批農業貸款扶助各族農民生產。一九五四年,全烏耕地面積比一九五二年擴大了五十三万畝,这一年的粮食產量比解放前粮食產量較高的一九三九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八點五。
  海南烏的漁業和鹽業生產也在一年年發展着。今年上半年魚產量達到五十九万多担,相当於一九五〇年全年的產量。沿海的鹽業生產也遠遠超过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島上的工業生產也逐漸擴大。正在興建中的地方國營龍塘糖廠,今年十一月投入生產以後,全部生產过程都由机器操作,每天可以生產的糖幾十噸。解放以來,海南島已經新建、恢復和擴建了四十多個國營和地方國營工廠,有机械廠、農具廠、製冰廠、發電廠、榨油廠、磚瓦廠等。
  去年冬天,島上一條主幹公路修成通車以後,已經大大地改善了島上的交通狀況,促進了当地經濟的繁榮。海南島的文化建設也有相应的發展。現在全島学生人數比解放前增加將近一倍。文化較發展的文昌縣,全縣平均每十個人裡就有一個学生。另外,各縣都建立了衛生院和衛生所,解放前島上流行的鼠疫、天花、霍亂等疾病,現在已經絶跡了。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島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