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的轉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1607
颗粒名称: 王秀英的轉變
分类号: K820.8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秀英是武汉市的船员家属,过去因浪费粮食而每月需购买大量粮食。经过邻居的提醒和宣传教育,她认识到浪费粮食对国家和自己的影响,并开始采取措施节约粮食。
关键词: 船员家属 浪费粮食 节约粮食

内容

住在武漢市億中里四號的海員工人家屬王秀英,在今年四月以前,每月要買糧食一百二、三十斤。按照她家的人口計算一下,除了她九嵗、七嵗、五嵗和兩嵗的四個孩子實際消費的以外,王秀英一個人每月需要糧食達六十多斤。
  實際上並不是王秀英特別能吃,而是浪費很大。王秀英做起飯來總是「碗大肚皮小」,做得多,吃不完。剩下的飯又不收藏好,貓和老鼠一爬,或是落上了灰,就不要了。家裡買的米,王秀英就一升、二升的炒米花吃,每個月炒七、八次,就要十來斤米。在做飯和吃飯時也有很多浪費的地方。比如淘米,她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打開水龍頭直冲,隨水冲走了很多米。吃飯時嫌給孩子添飯麻煩,乾脆把飯鍋放在地上,讓孩子自己添,不是飯撒滿地,就是添得太多,剩下碗底吃不完,每個孩子都養成了剩碗底的壞習慣。孩子們吃飯還到處亂跑,一路拋撒。
  鄰居們都看不慣,給王秀英提了很多意見。王秀英却認為:「家裡小孩多,哪會不浪費,反正大的機米也只有一角多錢一斤,家裡也不少這幾個錢,小事情何必那麽認真。」她不但不接受別人的意見,有時還頂撞幾句。
  四月初,街道上開展了節約糧食的宣傳,王秀英聽到有人算了一下賑。一粒糧食從種下地到吃到口,要費七十二道手脚。武漢市吃的糧食,很多是從四川等省運來的,國家花了很多運費。王秀英又聽到節約糧食關係到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宣傳,這才覺得浪費糧食不是小事情。
  王秀英自動地在居民小組會上檢討了浪費糧食的行為,並且保證今後不再浪費糧食。當天她就吿訴孩子們吃飯不要亂跑,添飯要少添、多添幾次,不准剩碗底。她説:「過去不怪孩子們浪費糧食,只怪我做媽媽的沒有教育好。」現在,王秀英從店裡買回糧食,很是注意裝好、蓋好。淘米時用大木盆接着,不讓米漏走。做飯時計算好數量,儘量不剩飯和少剩飯。
  四月份,王秀英家浪費糧食的現象就大有改變。五月份,武漢市實行按户核實計劃供應糧食的制度,王秀英家只需要八十五斤糧食就够了,她吃零食也比過去少了。過去她老嫌錢不够用,現在每月還有積餘。
  (新華社)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秀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