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心節約的供應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1579
颗粒名称: 一個關心節約的供應員
分类号: TF351
摘要: 本文描述了趙希彥,他是鞍鋼建設公司技術供應處的材料供應員。趙希彥在解放後参军并转行到鞍山鋼鐵建設公司从事有色金属材料的调拨工作。起初,他对自己的文化水平担忧,但通过学习他人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他逐渐提高了工作信心。他注重爱护国家财产,努力做一个优秀的青年团员。在工作中,他利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了材料缺乏和替代的问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趙希彥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而获得了荣誉,并积极参与了党对反对浪费和节约行动的号召。通过他的努力,成功地使用普通鉛替代電解鉛,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
关键词: 有色金属材料 节约 青年团员

内容

鞍鋼建設公司技術供應處材料供應員趙希彥,從小只唸四年書就下地種莊稼。解放後他參軍了,一九五二年轉業,來鞍山鋼鐵建設公司做有色金屬材料的調撥工作。
  開始時,他覺得同志們文化水平高,能做好工作,自己只有高小文化程度,怕不成。在一次全處職工大會上,領導上表揚了材料供應員張潤田,因爲他深入現場,核對用料,發現管道工程公司要的二十二號鐵線不是五十七噸,而是五點七噸,避免了資金積壓。從這裡,趙希彥學到了工作方法。
  去年五月,土建工程公司計劃安鉛管五十二噸,他感到數量太大,於是他和另外一位同志去現場瞭解,詳細一計算,二十二噸就够了。趙希彥的工作信心提高了。
  一天早上,趙希彥坐在通勤車上看着自己脚上穿的經自己手修補好的鞋子,心裡想:以後我就應當像愛護自己的這双鞋一樣愛護國家財產,做個名符其實的靑年團員。去年第三季度,第二回收工程需用鉛板七十噸,計劃是追加的,原無訂貨,當時庫存只有三十噸,鞍鋼供應處可供給十噸,還缺三十噸,只得臨時加工製作。趙希彥在廢品倉庫裡找到了從工地回收的廢鉛,想拿它代用。負責加工訂貨的同志和蘇家屯有色金屬加工廠聯系,同意代用,並且不會影響質量。這樣,就給國家節省了二萬四千元。化工工程公司要二百一十公厘大口徑的紫銅管二千八百公斤,國內不產,得向國外訂貨,但已來不及。趙希彥與施工現場的技術人員和老工人一起硏究,用了積壓很久的紫銅板加工成管子,旣滿足了需要,還處理了積壓材料,價値五千多元。
  去年十一月,趙希彥被評爲鞍山市復員軍人三等模範,他的工作勁頭更大了。今年黨再一次號召全國人民要反對浪費,厲行節約,他和其他同志一樣,捲入了這個熱潮。五月,化工工程公司要一批質量較高的鉛管,原來加工廠提出要電解鉛,這種鉛價格太貴,來源不易,趙希彥與加工部門聯系以普通鉛代用了十五噸,節約了一萬八千九百元。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宗芳
责任者
趙希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