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城市粮食消費者算三筆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1470
颗粒名称: 帮城市粮食消費者算三筆賬
分类号: F014.5
摘要: 本文是一篇社论,旨在帮助城市居民算清三笔关于粮食的大账。首先,介绍了我国粮食的生产情况、城市粮食的消费和销售情况,说明目前粮食供应是有保障的,但仍然需要合理使用和节约,否则会对国家和城市居民造成损害。其次,介绍了粮食的生产过程,让城市居民了解他们所消费的粮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并强调了节约粮食对农民和国家的意义。最后,介绍了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来城市居民得到的好处,强调了逐步完善粮食统销政策和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文章最后呼吁广大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在节约粮食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关键词: 需求 消费基金 构成

内容

【新華社北京三只消息】人民日報三日發表社論,題目是:「帮城市糧食消費者算三筆賬」。社論主要用最近北京市擧辦的節約糧食展覽會的材料,帮助城市居民算一算關於糧食問題的三筆大賬。
  第一筆賬是關於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情況、城市(特別是本城市)糧食的消費和銷售的情況。要向全體市民說明:我們的糧食是够吃够用的,統購統銷以後的糧食供應是確有保證的。同時要向市民說明:我們的糧食現在還不寬裕,如果供應不能合理,如果浪費糧食的現象不能克服,那末,糧食供應計劃將會被突破,國家對糧食的供應就會碰到困難,結果,每個城市居民的利益都會遭到損害。應當吿訴城市人民:依照一九五四年全國糧食的總產量,把種籽、飼料和別的消耗除去,全國平均每人每天合一斤以上。按照我國一般人的平均生活水平,這個數目是够吃的。現在的問題是城市消耗的糧食增加得太快了。這裡面有一部分的增加是合理的,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增加是不合理的。拿北京做例子,一九五五年第一季度同一九五四年第一季度相比,全市人口增加了百分之十四,糧食銷售量即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也就是說,有百分之二十五不是因爲人口增加而多銷的。一九五四年全國生產的糧食比一九五三年增加了五十四億斤(原糧)。假使全國每人每天多吃半兩糧食,一年就是七十億斤,遠遠超出了這一年增產的數目。由此可見,這種不合理的增加的趨勢必須堅決加以制止。
  第二筆賬是使城市居民了解他們消費的糧食是怎樣生產出來的。是經過多麽艱苦的農業勞動和多麽複雜的收購、調運等工作而到逹他們手中的。應當讓城市居民了解:全國每年供應城市的四百多億斤糧食,按照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水平,需要二千多萬個整勞動力在三億多畝土地上辛勤勞動一年才能生產出來。爲了農業增產,從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四年,國家在農田水利方面投資一億六千多萬元。農業貸款累計三十七億五千多萬元。一九五四年,國家在糧食收購和銷售中間,光是用在運費、雜費方面的補貼,就有兩億多元。城市居民在糧食消費方面如果不注意節約,就對不起農民,也對不起國家;如果不把浪費糧食的情況徹底改變,必然會給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和工農聯盟造成嚴重的損害。
  第三筆賬是向城市居民算一算實行糧食統購統銷以來城市居民得到的好處,使大家自覺地維護和鞏固統購統銷的成果。實行糧食統銷以前,上海市私營米店每担米的售價大約比國營糧食公司高出一角錢;實行糧食統銷以後,上海市民完全擺脫了這項剝削,每月可以省八萬元。廣州市實行糧食統銷以後,糧食售價一直穩定在一九五零年的牌價水平上,每担米售價比統銷前私商的售價低六、七角錢。這一類例子,各個城市都有。宣傳糧食統銷對城市人民的好處,應當把貫徹糧食統銷政策和節約糧食的關係解釋淸楚,使大家懂得:爲了鞏固糧食統銷的成果,必須逐步用更完善的制度貫撤實行糧食統銷政策;每個消費者都要好好地堅決遵守糧食供應制度,盡最大可能節約糧食。
  社論最後說:向城市居民算這樣三筆賬,是爲了讓他們了解國家的糧食生產、購銷狀況,了解本市糧食消費的狀況,用主人翁的態度來參加節約糧食的工作;是爲了使他們一方面心中有數,消除顧慮,一方面精打細算,共同管理我們的「大家務」。陳雲同志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號召全國人民在正常消費水平上每人每天節約半兩糧食,把這種節約制度長時期地堅持下去,在一定時期內儲備起一定數量的糧食,以應付可能發生的意外事變。我們應當運用上面說的算賬的方法和其他的方法,向廣大人民廣泛宣傳這個思想,使大家都懂得節約糧食的深遠意義,積極地自覺地行動起來,在節約糧食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績。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陳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