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榮是個好材料保管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1305
颗粒名称: 李春榮是個好材料保管員
分类号: K825
摘要: 李春榮是個鞍鋼建設公司技術供應處的優秀的倉庫保管員。說他工作好,是因爲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李春榮生在松花江岸一個農村勞動家庭,小的時候因家裡窮只讀了五年書。水泥是一種量大不太好擺弄的材料,太熱變質,太潮變質,沾水也損失;再加上當時上萬米的倉庫都是些蓆棚子,年久失修,一下雨颳風就成了問題。去年夏秋兩季雨水連綿,李春榮就得不分白天黑夜地住在倉庫裡守着,哪漏哪堵,輪流巡視。倉庫就成了他的家,吃也在這,住也在這。由於他熟悉了業務,去年一年共收發了四萬五千五百三十八噸水泥,今年到現在又經他手發出了一萬六百零八噸,沒出一點岔,這是材料保管員必須作到的,但要不經心却也很難作到。
关键词: 李春荣 人物事迹 鞍山市

内容

李春榮是個鞍鋼建設公司技術供應處的優秀的倉庫保管員。說他工作好,是因爲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李春榮生在松花江岸一個農村勞動家庭,小的時候因家裡窮只讀了五年書。他參加過偉大的土改鬪爭和抗美援朝的鬪爭。由於他出色地完成了抬担架任務,一九五二年,松江省府授與他奬章一枚。在朝鮮戰場上他光榮地參加了靑年團。
  一九五二年秋,團組織把他送到了長春市建築公司幹部訓練班學習。一九五三年二月,他來到了鞍鋼,最初在土建公司工作,七月被調到材料處第七分庫管水泥。這時有的人就當他唸叨:「水泥量大,又髒又沒技術可鑽。」「看倉庫就够嗆了,搞水泥更沒出息」。水泥是一種量大不太好擺弄的材料,太熱變質,太潮變質,沾水也損失;再加上當時上萬米的倉庫都是些蓆棚子,年久失修,一下雨颳風就成了問題。去年夏秋兩季雨水連綿,李春榮就得不分白天黑夜地住在倉庫裡守着,哪漏哪堵,輪流巡視。倉庫就成了他的家,吃也在這,住也在這。偏偏這時水泥廠發來十九個車皮共五百多噸水泥,那幾天,他都堅持到過半夜一兩點鐘,一宿只睡兩三個鐘頭,第二天他還來照常記賬、發料。去年六月廿三號晚上八點半,他正在業餘學校聽語文課,窗外嘩嘩地下了大雨。他向老師請假回庫,到了立山澆的像個水雞一樣。他發現廿九、卅號庫雨水都漏在雨布上了,他匆忙地把雨布上的積水一桶一桶地倒在外面,避免了水泥受浸。這年七月十四日,他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初來鞍鋼管材料他自己知道甚個白帽子,不像抬担架有勁肯幹就行。他積極學習業務。第一個關就是算盤,不但要學會加和減,還要學會乘除。他請了三個老師敎他,苦練歸法。他掌握了「先來先發」、「定量堆積」、「通風」等工作方法。他知道只懂得水泥性能還不成,還得知道它的用途才算內行。他跟別人學習各種建築工程水泥用量配合比等等。業務知識豐富了,工作起來更準確。
  由於他熟悉了業務,去年一年共收發了四萬五千五百三十八噸水泥,今年到現在又經他手發出了一萬六百零八噸,沒出一點岔,這是材料保管員必須作到的,但要不經心却也很難作到。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鋒鋼
责任者
李春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