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師傅和小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0811
颗粒名称: 樂師傅和小趙
分类号: G216.2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两名共产党员,乐清秀和赵永庆,在铸造车间担任翻砂工人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试制新产品的工作中去。尽管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他们不气馁,最终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生产出了质量好、效率高的新产品。这个故事传递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以及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工作态度。
关键词: 铸造车间 翻砂工人 技术创新

内容

樂淸秀和趙永慶,都是異型鑄造車間銅工段翻砂工人,都是共產黨員。
  他倆自從接受了馬洛夫專家所給設置的那台離心澆注機——操縱的工作以後,他倆的工作就更加積極了。
  同時,他倆也非常地愛護這台機器。要問爲什麽這樣愛護它呢?他倆說:「這台機器是馬洛夫專家化費了很多心血給設置的;尤其有了它、旣能代替人的體力勞動,出來的產品還經久耐用,這怎能不使人愛惜它呢!」
  今年一月間,一批錳黃鋼套活下來了。這種活,該車間過去還沒生產過,這是新的試製品。段長老姜凑到他倆跟前,說明了這批活的重要意義,又用話鼓勵他倆,說:「這是礦山機器鎬上用的銅套,這要澆注成功了,再可就不用三天兩頭換銅套躭悞生產啦!」最後老姜又特意試問了他倆一句:「你倆對這批試製品有啥看法?怎樣?
  「段長,你放心吧:保證試製成功!」他倆異口同音地說。
  事不隨人意,偏偏就出岔了,一連試驗了幾天,出來的銅套全都有砂眼。這當兒,人多嘴雜,有的喘粗氣不吱聲,有的說:「叫我看用砂型倒不成,使這機器也是白扯!」
  不管人們怎樣「嗡嗡」,可是老樂和小趙却沒有灰心。老樂堅定信心地對小趙說,「小趙,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咱倆可別洩氣呀!我看咱終會成功的!」
  時間太快啦,兩個星期過去了。他們改進了水流子;改進了銅水的温度……大凡想到的和人們提到的,全都試驗了,但,毛病還是毛病,砂眼仍是有。
  「咳!『有錢不置啞吧物,』這話我算信服了;毛病到在哪呢?眞悶死人啦!」老樂蹲在機器跟前,皺着眉頭,不耐煩地叨咕着。
  「樂師傅,你不說咱倆就得像大夫對待病人一樣耐心嗎?現在你怎麽發起牢騷啦?急躁可不行啊!」
  老樂一聽小趙批判他的這些話都挺正確,點點頭說:「小趙,你批判的完全對,我接受!我總想早一天把這銅套倒出來那對機器的貢献可就大啦!」
  從此,他倆成天在機器跟前,還有老按術員趙普志,有一點時間就和他倆一起硏究這個產品的試製工作。
  一天,早晨還不到六點鐘,小趙就到廠子來了。老樂剛一進門,小趙迎頭就問:「樂師傅,問題不是氣造成的嗎?
  「就是氣,氣能排出去,砂眼就不會有!」老樂分析了一遍說。
  「那麽就想個辦法把氣排出去唄!」
  老樂一聽小趙話裡有話,就說,小趙!你有啥辦法怎的?有就提出來吧!」
  「不是,昨晚我才琢磨了這個辦法,不知好不好使呢?」小趙指手畫脚的,連說帶比量。老樂一聽有門,馬上把趙技術員找來了。在趙技術員的帮助下,把機器上的鐵套中心鑽上了四個眼,順着眼又鑽了四條排氣溝。這様一試驗,成功了,砂眼也不見了,倒一個好一個。這時,可把大夥樂壞了。技術員老趙說:「這可是一件大喜事呀!礦山機器鎬有了錳黃銅套,生產效率可就提高老啦!」
  四月的一天,礦山的取貨員,一見到老樂和小趙,他就把他倆的手緊緊握住了,他親切而又感激的說,「機器鎬上的工人都說:有了這樣的銅套,不但,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機器也能格外多使十年哪!」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忠喜
责任者
樂淸秀
相关人物
趙永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