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我們堅持了正面敎育的原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0780
颗粒名称:
我們堅持了正面敎育的原則
分类号:
G5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通过学习教育方针和教师会议精神,陶官小学教师更加重视新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建立学生好人好事登记簿,表扬优秀事迹,加强团结教育,引导学生克服缺点,提高学习情绪。
关键词:
教育方针
会议精神
道德品质
内容
學生的新道德品質的形成是有多種原因的,在這方面學校敎育負有重大的責任。今年開學後,通過敎育方針政策的學習和本市小學敎師代表會議的傳達,陶官小學全體敎師更進一步地明確了堅持正面敎育原則、積極扶植學生新品德的成長,是貫徹以社會主義思想、方法敎育學生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而,敎師們普遍重視了這件工作。學校爲了更好地發現和掌握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建立了學生好壞事蹟登記簿,隨時記載各班學生中的優秀事蹟,並及時加以表揚、鼓勵。
開學初,很多班級的桌櫈都不整齊,不是缺腿就是掉蓋,一年九級的齊錫春等四名小同學,從家裡帶來工具,將本班的壞桌櫈都修理好了。學校就抓住了這點,在早會上表揚了他們這種精神,並着重說明這種作法是愛護國家財產的表現。以後各班有很多同學都能從家中帶來鐵錘、釘子、木板到學校修理本班的壞桌櫈。到目前爲止,已有四十多名學生做了這樣的事,修理了一百來套壞桌櫈。
進行加强團結的敎育,是培養學生熱愛集體不可忽視的一點;同時,它對學習的好壞也有很大關係。我們了解,有些學生不太團結,常閙意見,看電影時都希望本班同學坐好地方、同學之間遇事也個顧個。一天,四年一級的値日生到校很早,他們把自己班的敎室掃完後,又把四年二、三兩班的敎室給掃了,並洒上水。這兩班同學很受感動,第二天他們又將四年一級的敎室給掃了。這時各班主任老師都抓住了這一事例,向本班學生進行團結友愛的敎育。三年級的老師並結合講「邱少雲」一課,向學生講:爲了集體的事業,爲了保護大家的利益,自己受些痛苦,或者犧牲生命,也是應該的光榮的。這樣,學生的團結情況有了好轉。如三年四級的孫若富同學,有一天突然得了病,沒來上學。放學後,該班的劉遠昌、謝德本兩同學就到他家去看他,還吿訴他老師當天講的課程。像這樣互相帮助、互相關懷的事情是有很多的。
三年三級畢雲山,是個學習不太好,又很頑皮的孩子,可是他在校外却做了一件好事:一天放學,他走在路上,遇着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這老人揹着一個新買來的小猪崽。沒走多遠,這個小猪崽掙脫了繩子鑽到小樹林裡去了,這老人很着急,怎麽也捉不住。以後畢雲山同學帮助他捉住。老人很感激的說:「這小學生眞好,幸虧你帮助,要不我怎麽也捉不住。」以後這老頭還給學校寫了一封感謝信,要求學校表揚這個學生。我們抓住這件事,向全校學生提出表揚,把那封感謝信和抓猪經過都用黑板報揭示出去,發動同學學習他這種關心老人的精神。這件事很快就在學校傳開了。以後學生在校外看到別人有困難都能帮助解決。如二年三級楊素梅同學,看到一個四、五歲的小孩掉在水溝裡,她就不顧一切的跳下去將小孩抱上來,並將小孩送到家裡。
從今年開學到現在,學生的新的道德品質逐漸成長;學生的紀律也有所好轉。一些紀律性較差的學生,都願意克服缺點,向好學生學習。從開學到現在,全校已有三百五十名(佔學生總數百分之二十左右)學生光榮的加入了隊的組織。學習情緒也都很高漲。
這些事實使我們深刻的體會到:抓住學生中的典型事例予以適當表揚,給學生樹立正確的行動標準,使學生行動時有所遵循,這就會引導那些愛犯錯誤的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加以克服。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陳永昌
责任者
邱少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