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内地和邊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0235
颗粒名称: 祖國的内地和邊疆
分类号: D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祖国内地和边疆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良好的地理条件。通过有计划地建设和开发,对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内地和边疆的矿藏非常丰富,包括西北油田、铜矿、西南的多种金属矿藏、水晶矿、石棉、云母等。此外,内地和边疆也出产大量农产品和畜产品。解放后,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内地和边疆的面貌开始改变。新的钢铁工业基地正在筹建,连接祖国西北、西南和东部地区的铁路线正在紧张修建。黄河流域将建立许多大水力发电站,内地和边疆的大片荒地将被开垦。内地和边疆社会主建设事业只是刚刚开始,更大规模的建设还在后头。
关键词: 革命 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

内容

祖國的内地和邊疆,有豐富的物資資源和良好的地理條件;有計劃地建設和開發内地和邊疆,對我國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有重要意義。
  我國内地和邊疆的礦藏非常豐富。在祖國的西北油田綿延千里,銅礦已經證實是世界上最好類形的礦床。西南富有多種金屬礦藏,比如鉛、鋅分佈在二百多個縣、市裡,貴州省不少縣有水晶礦。西南還有世界上纖維最長的石棉、特種品種的雲母,四川盆地有很大的天然氣庫。在湖北省大冶周圍和内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已經發現大量鐵礦。山西省煤的儲藏量佔全國百分之四十七以上。
  内地和邊疆也出產大量農產品和畜產品。河南、陝西、山西等地出產大量棉花和小麥。新疆省不光有又大又甜的西瓜和葡萄,還有全國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棉花。在「天府之國」的四川,糧食產量比全國那一個省都多。西北地區的畜牧業在全國佔重要地位,光是羊毛的產量就佔全國的一半以上。内蒙古自治區更以「風吹草動見牛羊」而聞名全國。
  在解放以前,國民黨反動派執行賣國政策和掠奪政策,使廣大的内地和邊疆經濟和文化上長期處在落後的狀況。解放以後,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内地和邊疆的面貌開始改變。在西北地區,我們已經把玉門油礦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油基地。河南、陝西等棉產區的紡織工業有了發展。新的鋼鐵工業基地,正在湖北大冶地區和内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地區開始籌建。四川人民想望了四十年的成渝鐵路修成了,康藏高原上有了汽車來往。最北方的森林裡出現了新的城市,拖拉機翻開了「北大荒」的泥土。連接祖國西北、西南和東部地區的鐵路綫,和把我國内地同蘇聯連接起來的國際鐵路綫,都正在緊張修建。黃河上將建立許多大水力發電站,把黃土地帶灌溉成緣色的草原。另外,内地和邊疆的大片荒地將被開墾。
  内地和邊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現在只是剛剛開始。更大規模的建設還在後頭。内地和邊疆等待着青年建設者。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