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新堤巡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0030
颗粒名称: 沙河新堤巡禮
分类号: TV871
摘要: 本文描述了鞍山市郊的农民们进行的沙河堤防工程,旨在解决沙河历年对农业和工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文章介绍了农民们在新河堤建设中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包括他们对待工程的态度和工程质量的高标准。文章还提到了徐玉兰等共产党员在工程中的领导作用和模范作用。最后,作者对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和伟大的力量表示赞赏,并展望了沙河治理工程完成后未来的景象。
关键词: 鞍山市 沙河堤防工程 农民

内容

五月五日,我來到劉二堡鎭旁的沙河堤防上。這條歷年爲害的沙河,正在六千五百名農民的勞動下改變着它的面貌。
  解放以來,鞍山的工業建設突飛猛進地發展,市內排水量與鞍鋼廠內排水量與日俱增,這些水都流到沙河裡來,使得這條河在每年洪水暴發的季節,决堤泛濫,造成災害。
  一九五四年八月廿六日發生的一次歷史上最大的洪水,是人們記憶得最深的,沙河决堤不只是農民一千多畝的土地沒有收穫,而且鞍鋼的煉鐵、煉鋼、選礦等廠礦的生產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爲了確保鞍鋼生產和農民不受它的危害,今年,市郊六千五百名農民,從四月廿四日開始了對它的第一期理治工程。
  十八米寬的新河堤,從平地上墊起來了。在沙河兩岸建立起來的新堤,要修到二點七八米高,要担負起五百秒立方公尺的河水流量。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數十年來順水設防的彎彎曲曲的舊堤,被農民們把它給「搬家」了。
  新堤全長有四里路。一共有十四萬立方米的土方工程。這個浩大的理河治水的工程,要全靠我們鞍山市郊的農民來完成,這在鞍山的歷史上還是創擧。
  在這裡,農民們顯示着他們偉大的力量,他們對待這個工程像經營自己的土地一樣認眞。修堤委員會負責同志吿訴我說:
  「不管哪個區、哪個村,工程質量都做得十分好。修堤這個活,比不得其他的土方工程,它要完全是凈土,一根草埋在裡面,要腐爛,就會有空隙,讓水一浸,就會有吐口。農民們在墊堤時,哪怕是一根草,也要給揀出來,決不影響新堤工程的質量。」
  我看到檢查質量的人拿着貫入器在檢查,水滴到新夯實的堤上,都浸不下去。能够抵得住鐵夯打十五下而不變形已經是最好的工程質量了,可是,這裡所修的新堤能經得起二十五下。任何一個農民在談到這個理治沙河的工程時,都會吿訴你說:「洪水爲害,它要威脅咱們整個鞍山,誰不想把它做好!」
  在三區的工地上,我看到大樂屯的農民們把好土抬走,把新開的河道挖起來的沙泥再塡到原來的地方。
  在這裡有許多動人的事蹟。五月四日這天下晚,大趙台村的河道工程,還有五、六米沒挖完,如果等到第二天早上再挖,從地底浸出來的水,就會把當時還可以下鍬的烏黑的泥土淹沒在水裡。村長楊維昌決定只留八個人繼續幹下去,其餘的人休息。這個時候,人們騷動起來,大趙台村全體八十多名農民一致喊起來了,異口同音地說:
  「要幹,大家幹,爲什麽只留八個人?來,堅決把它完成。」
  在短短的不到一個小時裡,他們勝利地完成了非常難挖的粘土淤泥的六米河道工程。
  在參加新堤修建工程的人們中,有一個婦女,這是三區前沙河村村長、共產黨員徐玉蘭。她從四月廿四日帶領了她的四個組進入修堤工程的時候起,一直是和男人一樣在勞動。她要比別人担負着更多的任務:計劃分工、組織動員、說服敎育以及維護群衆紀律的工作。每天,人們下工了,她還要召集各組組長來硏究今天的缺點和明天勞動力的配備。然而,她表現了她的才能,她用自己的行動來駁倒一些人們所說的「女人不能和男人一樣做活」的謬論。十幾天來,她所領導的四個組,不但沒有一點窩工現象,而且工程質量也達到了最高的標準。
  初春,水是那麽凉,但是有許多人在汚泥裡操作,在水裡挖掘。我深深爲農民們的辛勤勞動而感動。我們有這樣堅强的意志和偉大的力量,一定能把沙河治好。等第二期工程完了,我們就可以看到原來「S」形的彎彎曲曲的河道,將按着人們的意志筆直地改過道來,馴順地流去。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