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愛国家财產的青年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0028
颗粒名称: 热愛国家财產的青年们
其他题名: 記鞍山市靑年職工參加回收廢鋼鐵的活動
分类号: F426.3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鞍山钢铁公司和鞍山钢铁建设公司的青年职工在回收废钢铁、器材的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他们与成年职工一起参加了这一活动,共建立了二百零六个义务劳动队和青年节约队。回收的废钢铁近四万吨。通过这次活动,青年职工们意识到了节约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节约工作中。
关键词: 鞍山市 青年职工 废钢铁

内容

鞍山鋼鐵公司和鞍山鋼鐵建設公司的靑年職工們,在回收廢鋼鐵、器材的運動中起了先鋒作用。近兩萬名靑年職工與成年職工一道參加了這一活動;在三十八個單位中,共建立了二百零六個義務勞動隊和靑年節約隊。截止四月二十日,回收的廢鋼鐵已近四萬噸。
  一支突擊力量
  「節約一點,就是爲社會主義建設增加一分力量」的口號,激勵着每個靑年職工,機械安裝工程公司一隊的全體團員和靑年,都自願報名參加了靑年節約隊。在星期天,這個團小組的三名團員,都自動來到了工地。團員張世威原計劃在這一天去郊區接新婚的愛人,爲了參加回收運動改變了時間;團員李開元本打算在這一天和他愛人一塊去給小孩看病,也改讓他愛人自己去了;團員姜國有最近新搬家,準備上午去買些東西安家,也改在下午了。他們都參加了回收運動。一個上午,他們三個人便回收了五立方公尺木板。第二天淸晨工人們來到了工地,看到了施工現場周圍這樣乾淨,感到很驚奇,有的說:「難道星期天有人打了先鋒不成?」從此,群衆性的回收運動展開了。礦山工程公司選礦工地團支部印發的五百張「光榮券」(每回收一次發一張),幾天時間就發光了。團員劉長海在一天中午從山上到山下回收了三次材料,他一個人就獲得了十五張「光榮券」。機械安裝工程公司老架工王少山看到靑年參加義務勞動,他感動地說:「你們靑年愛國,我們老年也愛國,咱們一起幹吧。」於是老工人也都參加這一活動。
  廣大靑年職工也注意了經常性的節約活動。很多靑年都參加了節約隊,規定了定期回收、節約用料、廢料利用制度。某工地共組織十八個節約隊(靑年佔百分之七十),先後組織了二十一次義務勞動。
  讓它們爲祖國建設服務
  鞍山靑年和全體職工這種愛國行動,使成千上萬噸的廢鋼鐵復活了;使長期被風吹雨淋的機器和零件,經過修理和裝配將重新開動起來;使被遺棄了的大批原材料和工具,又回到工人們的手裡參加祖國建設。鞍鋼建設公司回收工具二千五百三十四件、木材二千八百立方公尺、有色金屬十七噸、紅磚五萬四千多塊、鉚釘九千餘公斤。從廢料堆中淸理出來的有:配上馬達、裝上幾個零件就能使用的二十噸捲揚機;五百多公斤嶄新的電纜;未使用的成箱新螺絲;價値一千元一條的鋼繩;還有槽鋼、角鐵、工程上急需的機器零件,法藍盤、齒輪,各種規格的管子及成千個大筐、扁擔、鐵鍬、鎬頭……。至於回收的磚、瓦、沙、石、螺絲、墊板等材料數量就更多了。
  很多單位把這些貴重器材已經用到急需的工程上去了。機械安裝一隊在選礦工程上,製造了五個還原爐除塵器,所需用的管子、螺絲、法藍盤等全是利用回收的材料。發電廠發電車間靑年回收了一百二十餘種器材,價値二千四百元,靑年工人利用業餘時間進行了修理,大部分已用在生產上。
  廢鋼鐵的回收工作,不但給國家節約了財富,而且推動了文明生產和文明施工,減少了安全事故。機械安裝工程公司一隊曾因在現場堆置很多材料,影響了金屬結構工程公司施工日期拖延四、五天,在這次義務勞動中也淸理了現場裡堆放的材料。生產中事故多是發電廠的老問題了,但一直沒有徹底解決,這次組織職工進行六次義務勞動,進行了徹底的淸理,機器設備也進行了檢查,使生產事故大爲減少,保證了安全運轉。
  生動的共産主義敎育
  這次的群衆性的回收廢鋼鐵運動,對靑年進行了一次生動實際的共產主義敎育,使他們親眼看到嚴重浪費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帶來的危害。靑年團的基層組織通過回收材料展覽、工具訴苦以及算細賬和勞動成果座談會等形式對靑年進行了敎育,增强了他們愛護國家財產的觀念,「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在靑年群衆中樹立起來了。電氣安裝工程公司二工區何照恒說:「我以前認爲咱們沒什麽浪費,昨天淸理出那麽多好料,看着眞心疼。」鑄管廠靑年都長有,過去別人揀殘舊材料他諷刺說是爲了表現自己,但這次回收工作敎育了他,他每天早晨不但能够提前二十分鐘來廠做回收工作,還向別人宣傳說:「雖然一百斤廢鋼鐵値不了多少錢,但它來到我們廠可不容易,要經過採礦、選礦、煉鐵、鍛冶,不知花費了多少人的勞動。所以咱們一定要愛護它。」很多靑年檢查了自己過去的浪費行爲,積極提出節約的辦法。附屬企業公司林之淸配料靑年小組檢查了每天由於洋灰袋倒不乾淨,地板上掃不淨,每天要浪費洋灰一百多斤的事實,並提出了「二淨、一不」(灰袋淨、地板淨、不浪費洋灰袋)的口號,他們在十天中就給國家節約了四十斤洋灰。
  隨着廢鋼鐵回收工作的展開,培養了靑年經常注意點滴節約的習慣。化工廠乙班靑年節約隊從原來十一名靑年增加到四十名,不少老工人也參加了。他們每天下班時,沿着車間到廠門的一大段道路,看到有材料就揀起來,好材料送節約倉庫,廢材料送廢鐵堆去。
  (原載遼寧日報,本報作了删節)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鳳玉
责任者
大興
责任者
劉長海
相关人物
張世威
相关人物
林之淸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