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地理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古籍
唯一号: 060120020230000646
颗粒名称: 右地理類
分类号: I206.42
页数: 4
摘要: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一系列关于地理、风土人情、宫殿建筑、城市布局、历史遗迹等方面的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从汉朝到唐朝乃至更晚时期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的详细记载,以及对各地风土人情和特产的详细描述。
关键词: 唐书 史籍分类 地理类

内容

三輔皇圖一卷三輔舊事三卷漢宮閣簿三卷洛陽宮
  殿簿三卷葛洪西京雜記二卷薛冥西京記三卷潘岳
  關中記一卷陸機洛陽記一卷戴延之洛陽記一卷後
  魏洛陽記五卷楊佺期洛城圖一卷鄧基陸澄地理志
  一百五十卷任昉地記二百五十二卷虞茂區字圖一
  百二十八卷郎蔚之隋圖經集記一百卷周地圖一百
  三十卷雜記十二卷雜地志五卷地理志書鈔十卷地
  域方丈圖一卷地城方尺圖一卷職方記十六卷晉太
  康土地記十卷太康州郡縣名五卷後魏諸州記二十
  卷周處風土記十卷圈稱陳留風俗傳三卷楊雄蜀王
  本記一卷樵周三巴記一卷李克益州記三卷郭仲產
  荆州記二卷鮑堅南雍州記三卷阮敘之南兖州記一
  卷山謙之南徐州記二卷劉損之京口記二卷孫處玄
  潤州圖注二十卷雷次宗豫章記一卷鄭絹之東陽記
  一卷張僧監潯陽記二卷李叔布齊州記四卷張勃吳
  地記一卷晏模齊地記二卷陸翽鄴中記二卷劉芳徐
  地錄一卷梁元帝職貢圖一卷又荆南地志二卷王範
  交廣二州記一卷樊文深中岳潁州志五卷秣陵記二
  卷湘州記四卷湘州圖副記一卷京邦記二卷分吳會
  丹陽三郡記二卷西河舊事一卷闞駰十三州志十四
  卷顧野王輿地志三十卷又十國都城記十卷周明帝
  國都城記九卷郭璞注山海經二十三卷又山海經圖
  讚二卷山海經音二卷桑欽水經三卷 一作郭譔 酈道元
  注水經四十卷僧道安四海百川水源記一卷又一卷
  江圖二卷庾仲雍江記五卷又漢水記五卷尋江源記
  五卷劉澄之永初山川古今記二十卷李氏宜都山川
  記一卷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一卷楊孚交州異物志
  一卷陳祈暢異物志一卷萬震南州異物志一卷米應
  抶南異物志一卷京兆郡方物志二十卷諸郡土俗物
  產記十九卷涼州異物志二卷廟記一卷薛泰輿駕東
  幸記一卷諸葛潁巡總揚州記七卷戴祚西征記二卷
  郭緣生述征記二卷姚最述行記二卷沈懷文隨王入
  沔記十卷魏聘使行記五卷李彤聖賢塜墓記一卷宋
  雲魏國以西十一國事一卷沈懷遠南越志五卷程士
  章西域道里記三卷常駿等赤土國記二卷王玄策中
  天竺國行記十卷僧智猛游行外國傳一卷僧法盛歷
  國傳二卷日南傳一卷林邑國記一卷眞臘國事一卷
  交州以來外國傳一卷奉使高麗記一卷西南蠻入朝
  首領記一卷裴矩高麗風俗一卷鄧行儼東都記三十
  卷 貞觀作郎 括地志五百五十卷又序略五卷 魏王泰命著作郎蕭
  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鄉功曹參軍謝偃蘇朂譔 長安四年十道圖十三
  卷開元三年十道圖十卷劔南地圖二卷李播方志圖
  卷亡 西域圖志六十卷 高宗遣使分往康國吐火訪其風俗物產畫圖以聞詔史官譔次許
  敬宗領之顯慶三年上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誌五十四卷又十道
  圖十卷古今地名三卷刪水經十卷梁載言十道志十
  六卷王方慶九嵕山志十卷賈耽地圖十卷又皇華四
  達記十卷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關中隴右山
  南九州别錄六卷貞元十道錄四卷吐蕃黃河錄四卷
  韋澳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 一作處分語 劉之推文括九
  州要略三卷郡國志十卷馬敬寔諸道行程血脉圖一
  卷鄧世隆東都記三十卷韋機東都記二十卷韋述兩
  京新記五卷兩京道里記三卷李仁實戎州記一卷盧
  鵂嵩山記一卷 人 馬溫鄴都故事二卷 肅代時人 劉公銳
  鄴城新記三卷張周封華陽風俗錄一卷 字子望西川節度使李德
  裕從事協律郎 盧求成都記五卷 西川節度使白敏中從事 鄭暐益州理
  亂記三卷李璋太原事迹記十四卷張文規吳興雜錄
  七卷房千里南方異物志一卷孟琯嶺南異物志一卷
  劉恂嶺表錄異三卷余知古渚宮故事十卷 文宗時人 吳從
  政襄沔記三卷張氏燕吳行役記二卷 宣宗時人失 韋宙零
  陵錄一卷張密廬山雜記一卷張容九江新舊錄三卷
  咸通 莫休符桂林風土記三卷段公路北戸雜錄三卷
  文昌孫 林諝閩中記十卷裴矩又譔西域圖記三卷顧愔
  新羅國記一卷 大曆中歸崇敬新羅愔爲從事 張建章渤海國記三
  卷戴斗諸蕃記一卷達奚通海南諸蕃行記一卷袁滋
  雲南記五卷李繁北荒君長錄三卷高少逸四夷朝貢
  錄十卷呂述黠戞斯朝貢圖傳一卷 字脩業會昌秘書少監商州刺史
  樊綽蠻書十卷 咸通嶺南西道節度使蔡襲從事 竇滂雲南别錄一卷
  雲南行記一卷徐雲䖍南詔錄三卷 乾符中人

知识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八史經籍志二》

本书追溯了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和藏书的发展历程。自秦始皇焚书后,汉代重新整理出《六经》,但传承过程中简编散乱,学者难以得其真义,于是章句之学兴起。随后,注解、箋解、义疏等流派相继出现,对经典进行解释和阐述。同时,史官记录了三皇五帝以来的世次和国家兴亡,而传记、小说、方言、地理、职官、氏族等也均源于史官。自孔子时代起,儒家经典开始修明,道家老子等也著书立说,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局面。文章还描述了历代文章与时代的兴衰关系,以及书籍的收藏和整理过程。从汉代到唐代,书籍的分类逐渐明确,形成了经、史、子、集四类的分类体系。唐代开元年间,藏书达到鼎盛,著录书籍达五万三千余卷。然而,历经战乱和变迁,大量书籍散失,仅有部分俚言俗说得以保存。文章最后详细描述了隋唐至五代时期书籍的收藏、整理和保护过程,以及战乱对书籍的破坏和损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