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正史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古籍
唯一号: 060120020230000634
颗粒名称: 右正史類
分类号: I206.42
页数: 4
摘要: 本文列举了多位古代中国历史学家的著作及其卷数。其中,梁武帝编纂了通史六百二卷,李延寿编写了《南史》八十卷和《北史》一百卷,高氏有《小史》一百二十卷,而高峻则著有《初》六十卷,其子高釐进行了增补。刘氏的《洞史》为二十卷,作者刘权是忠州刺史刘晏的曾孙。最后提到的是姚康的《復統史》二百卷,他是大中时期的太子詹事。这些著作体现了古代中国历史学家在编纂历史方面的丰富成就和深厚造诣。
关键词: 唐书 史籍分类 正史类

内容

司馬遷史記一百三十卷裴駰集解史記八十卷徐廣
  史記音義十三卷鄒誕生史記音三卷班固漢書一百
  一十五卷服䖍漢書音訓一卷應邵漢書集解音義二
  十四卷諸葛亮論前漢事一卷又音一卷孟康漢書音
  義九卷晉灼漢書集注十四卷又音義十七卷韋昭漢
  書音義七卷崔浩漢書音義二卷孔氏漢書音義鈔二
  卷 文祥 劉嗣等漢書音義二十六卷夏侯泳漢書音二
  卷包愷漢書音十二卷蕭該漢書音音十二卷隂景倫漢
  書律曆志音義一卷項岱漢書敘傳八卷劉寶漢書駮
  義二卷陸澄漢書新注一卷韋稜漢書續訓二卷姚察
  漢書訓纂三十卷顏游秦漢書决疑十二卷僧務靜漢
  書正義三十卷李喜漢書辨惑三十卷漢書正名氏義
  十二卷漢書英華八卷劉珍等東觀漢記一百二十六
  卷又錄一卷謝承後漢書一百三十三卷又錄一卷薛
  瑩後漢記一百卷司馬彪續漢書八十三卷又錄一卷
  劉義慶後漢書五十八卷華嶠後漢書三十一卷謝沈
  後漢書一百二卷又外傳十卷袁崧後漢書一百一卷
  又錄一卷范曄後漢書九十二卷又論贊五卷劉昭補
  注後漢書五十八卷張瑩漢南紀五十八卷劉熈注范
  曄後漢書一百二十二卷蕭該後漢書音三卷劉芳後
  漢書音一卷臧兢後漢書音三卷王沈魏書四十七卷
  陳壽魏國志三十卷蜀國志十五卷吳國志二十一卷
  並裴之注 韋昭吳書五十五卷王隱晉書八十九卷虞預
  晉書五十八卷朱鳳晉書十四卷謝靈運晉書三十五
  卷又錄一卷臧榮緒晉書一百一十卷于寶晉書二十
  二卷蕭子雲晉書九卷何法盛晉中興書八十卷徐爰
  宋書四十二卷孫嚴宋書五十八卷沈約宋書一百卷
  王智深宋書三十卷魏收後魏書一百三十卷魏澹後
  魏書一百七卷李德林北齊末脩書二十四卷王劭齊
  志十七卷又隋書八十卷蕭子顯齊書六十卷劉陟齊
  書十三卷謝昊姚察梁書三十四卷顧野王陳書三卷
  傅縡陳書三卷許子儒注史記一百三十卷又音三卷
  字文舉叔牙子也證聖天官侍郎潁川縣男 劉伯莊史記音義二十卷御銓
  定漢書八十七卷 高宗與郝處俊等 顧胤漢書古今集義二十
  卷顏師古注漢書一百二十卷章懷太子賢注後漢書
  一百卷 賢命劉訥言格稀玄等注 韋機後漢書音義二十七卷晉書
  一百二十卷 房玄齡禇遂良許敬宗來濟陸元仕劉子翼令狐德棻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
  功李淳風辛丘馭劉引之陽仁鄉李延壽張文恭敬播李李安期李懷儼趙弘智等脩而名爲御譔 姚思
  廉梁書五十六卷陳書三十六卷 皆魏徵等同 張大素後魏
  書一百卷又北齊書二十卷隋書三十二卷李百藥北
  齊書五十卷令狐德棻後周書五十卷隋書八十五卷
  志三十卷 顏師古孔穎達于志寧李淳風韋安化李延壽與德棻敬播趙弘智魏徵等譔 王元
  感注史記一百三十卷徐堅注史記一百三十卷李鎭
  注史記一百三十卷 開元十上年上門下典儀 又義林二十卷陳
  伯宣注史記一百三十卷 貞元中上 韓琬續史記一百三十
  卷司馬貞史記索隱三十卷 開元潤州别 劉伯莊又譔史記
  地名二十卷漢書音義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三十
  卷竇羣史記名臣疏三十四卷敬播注漢書四十卷又
  漢書音義十二卷元懷景漢書議苑 卷亡開元右庶子武陵縣男謚曰文
  姚庭漢書紹訓四十卷沈遵漢書問答五卷李善漢書
  辨惑一十卷徐堅晉書一百一十卷 闕 希嶠注晉書一
  百三十卷 開元一十年上淸池主簿 何超晉書音義三卷 處士 武德
  貞觀兩朝史八十卷 長孫元忌令德棻顧胤等 吳兢又齊史十卷
  梁史十卷陳史五卷周史十卷隋史二十卷唐書一百
  卷又一百三十卷 兢韋述栁芳令峘于休烈等譔 國史一百六卷又
  一百一十三卷裴安時史記纂訓二十卷又元魏書三
  十卷 字適之大中江陵小尹
  凡集史五家六部一千二百二十二卷 高峻以下不著錄三家四
  百四
  十卷
  梁武帝通史六百二卷李延壽南史八十卷又北史一
  百卷高氏小史一百二十卷 高峻初六十卷其子釐益之峻元和中人 劉
  氏洞史二十卷 劉權忠州刺史晏曾孫 姚康復統史二百卷 大中大子
  詹事

知识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八史經籍志二》

本书追溯了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和藏书的发展历程。自秦始皇焚书后,汉代重新整理出《六经》,但传承过程中简编散乱,学者难以得其真义,于是章句之学兴起。随后,注解、箋解、义疏等流派相继出现,对经典进行解释和阐述。同时,史官记录了三皇五帝以来的世次和国家兴亡,而传记、小说、方言、地理、职官、氏族等也均源于史官。自孔子时代起,儒家经典开始修明,道家老子等也著书立说,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局面。文章还描述了历代文章与时代的兴衰关系,以及书籍的收藏和整理过程。从汉代到唐代,书籍的分类逐渐明确,形成了经、史、子、集四类的分类体系。唐代开元年间,藏书达到鼎盛,著录书籍达五万三千余卷。然而,历经战乱和变迁,大量书籍散失,仅有部分俚言俗说得以保存。文章最后详细描述了隋唐至五代时期书籍的收藏、整理和保护过程,以及战乱对书籍的破坏和损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