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八史經籍志二》 古籍 |
唯一号: | 060120020230000627 |
颗粒名称: | 右春秋類 |
分类号: | I206.42 |
页数: | 3 |
摘要: |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春秋》及其相关注解、研究和评论的丰富文献。从汉代至唐代,众多学者如左丘明、董仲舒、彭祖述、贾逵、王肃、杜预、郑玄、何休、服虔、王玢达、孙毓、梁简文帝、殷兴、张冲、严彭祖、京相璠、王延之、顾启期、李谧、崔灵恩、沉宏、刘炫、高袭、荀爽、徐钦、刘寔、王俭、唐固、糜信、张靖、程阐、孔衍、范寗、徐乾、徐邈、沉仲义、萧邕、刘兆、韩益、胡讷、潘叔度、江熈、虞飜、韦昭、孔鼂、颖达、杨士勋、朱长才、冯运、王德韶、苏德融、隋德素、卢藏用、高重、许康佐、徐文远、隂弘道、李氏、冯伉、刘轲、韦表微、王元感、韩滉、陆质、樊宗师、李瑾、张杰、裴安时、第五泰、成玄穀、陆希声、陈岳、郭翔、柳宗元等,都对《春秋》及其注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论。 |
关键词: | 唐代 艺文 文学 |
本书追溯了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和藏书的发展历程。自秦始皇焚书后,汉代重新整理出《六经》,但传承过程中简编散乱,学者难以得其真义,于是章句之学兴起。随后,注解、箋解、义疏等流派相继出现,对经典进行解释和阐述。同时,史官记录了三皇五帝以来的世次和国家兴亡,而传记、小说、方言、地理、职官、氏族等也均源于史官。自孔子时代起,儒家经典开始修明,道家老子等也著书立说,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局面。文章还描述了历代文章与时代的兴衰关系,以及书籍的收藏和整理过程。从汉代到唐代,书籍的分类逐渐明确,形成了经、史、子、集四类的分类体系。唐代开元年间,藏书达到鼎盛,著录书籍达五万三千余卷。然而,历经战乱和变迁,大量书籍散失,仅有部分俚言俗说得以保存。文章最后详细描述了隋唐至五代时期书籍的收藏、整理和保护过程,以及战乱对书籍的破坏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