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春秋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古籍
唯一号: 060120020230000627
颗粒名称: 右春秋類
分类号: I206.42
页数: 3
摘要: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春秋》及其相关注解、研究和评论的丰富文献。从汉代至唐代,众多学者如左丘明、董仲舒、彭祖述、贾逵、王肃、杜预、郑玄、何休、服虔、王玢达、孙毓、梁简文帝、殷兴、张冲、严彭祖、京相璠、王延之、顾启期、李谧、崔灵恩、沉宏、刘炫、高袭、荀爽、徐钦、刘寔、王俭、唐固、糜信、张靖、程阐、孔衍、范寗、徐乾、徐邈、沉仲义、萧邕、刘兆、韩益、胡讷、潘叔度、江熈、虞飜、韦昭、孔鼂、颖达、杨士勋、朱长才、冯运、王德韶、苏德融、隋德素、卢藏用、高重、许康佐、徐文远、隂弘道、李氏、冯伉、刘轲、韦表微、王元感、韩滉、陆质、樊宗师、李瑾、张杰、裴安时、第五泰、成玄穀、陆希声、陈岳、郭翔、柳宗元等,都对《春秋》及其注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论。
关键词: 唐代 艺文 文学

内容

左丘明春秋外傳國語二十卷董伸舒春秋繁露十七
  卷春秋穀梁傳十五卷 更始 春秋公羊傳五卷 彭祖述 賈
  逵春秋左氏長經章句二十卷又解詁三十卷春秋三
  家訓詁十二卷董遇左氏經傳章句三十卷王肅注三
  十卷又國語章句二十二卷王朗注左氏十卷士爕注
  春秋經十一卷杜預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又釋例十
  五卷音三卷鄭衆牒例章句九卷潁容釋例七卷劉寔
  條例十卷方範經例六卷何休左氏膏肓十卷 鄭玄箴 又
  公羊解詁十三卷春秋漢議十卷 信注鄭玄 公羊條傳一
  卷墨守一卷 玄發 穀梁廢疾三卷 鄭玄釋張靖成 服䖍左氏解
  誼三十卷又膏肓釋痾五卷春秋成長說七卷塞難三
  卷音隱一卷駮何氏春秋漢議十一卷王玢達長義一
  卷孫毓左氏傳義注三十卷又賈服異同略五卷梁簡
  文帝左氏傳例苑十八卷于寶春春秋函傳十六卷序
  論一卷殷興左氏釋滯十卷何始眞春秋左氏區别十
  二卷張沖春秋左氏義略三十卷嚴彭祖春秋圖七卷
  吳略春秋經傳詭例疑隱一卷京相璠春秋土地名三
  卷王延之旨通十卷顧啓期大夫譜十一卷李謐叢林
  十二卷崔靈恩立義十卷申先儒傳例十卷沈宏經傳
  解六卷又文苑六卷嘉語六卷沈文阿義略二十七卷
  劉炫攻昧十二卷又規過三卷述議三十七卷高貴鄉
  公左氏音三卷曹耽荀訥音四卷李軌音三卷孫邈音
  三卷王元規音三卷孔氏公羊集解十四卷王愆期注
  公羊十二卷又難答論一卷 廋難 高襲傳記十二卷荀
  爽徐欽答問五卷劉寔左氏牒例二十卷又公羊違義
  三卷 劉晏注 王儉音二卷春秋穀梁傳段肅注十三卷唐
  固注穀梁十二卷又注國語二十一卷糜信注穀梁十
  二卷又左氏傳說要十卷張靖集解十一卷程闡經傳
  集注十六卷孔衍訓注十三卷范寗集注十二卷徐乾
  注十三卷徐邈注十二卷又傳義十卷音一卷沈仲義
  集解十卷蕭邕問傳義三卷劉兆三家集解十一卷韓
  益三傳論十卷胡訥集譔三傳經解十一卷又三傳評
  十卷潘叔度春秋成集十卷又合三傳通論十卷江熈
  公羊穀梁二傳評三卷李鉉春秋二傳異同十二卷虞
  飜注國語二十一卷韋昭注二十一卷孔鼂解二十一
  卷春秋辨證明經論六卷左氏音十二卷左氏鈔十卷
  春秋辭苑五卷雜義難五卷左氏杜預評二卷春秋正
  義三十六卷 穎達楊士勛朱長才奉詔譔馮運王德韶蘇德融與隋德素覆審 楊士
  勛穀梁疏十二卷王玄度注春秋左氏傳 卷亡 盧藏用春
  秋後語十卷高重春秋纂要四十卷 字文明士廉五代孫文宗時翰林侍
  講學士帝好左氏春秋命重分諸國各爲書别名經傳要略歷國子祭酒 許康佐等集左氏
  傳三十卷 一作文宗御 徐文遠左傳義疏六十卷又左傳音
  三卷隂弘道春秋左氏傳序一卷李氏三傳異同例十
  三卷 開元中右威衞錄事參軍失名 馮伉三傳異同三卷劉軻三傳指
  要十五卷韋表微春秋三傳總例二十卷王元感春秋
  振滯二十卷韓滉春秋通一卷陸質集注春秋二十卷
  又集傳春秋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二卷春秋辨疑七卷
  樊宗師春秋集傳十五卷春秋加減一卷 元和十二年國子監脩定
  李瑾春秋指掌十五卷張傑春秋圖五卷又春秋指元
  十卷裴安時左氏釋疑七卷 字適之大中江陵少尹 第五泰左傳
  事類二十卷 字伯通靑州益都人咸通鄂州文 成玄穀梁總例十卷 字又
  玄咸通山陽 陸希聲春秋通例三卷陳岳折衷春秋三十卷
  唐末鍾傳江西從事 郭翔春秋義鑑三十卷柳宗元非國語二卷

知识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八史經籍志二》

本书追溯了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和藏书的发展历程。自秦始皇焚书后,汉代重新整理出《六经》,但传承过程中简编散乱,学者难以得其真义,于是章句之学兴起。随后,注解、箋解、义疏等流派相继出现,对经典进行解释和阐述。同时,史官记录了三皇五帝以来的世次和国家兴亡,而传记、小说、方言、地理、职官、氏族等也均源于史官。自孔子时代起,儒家经典开始修明,道家老子等也著书立说,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局面。文章还描述了历代文章与时代的兴衰关系,以及书籍的收藏和整理过程。从汉代到唐代,书籍的分类逐渐明确,形成了经、史、子、集四类的分类体系。唐代开元年间,藏书达到鼎盛,著录书籍达五万三千余卷。然而,历经战乱和变迁,大量书籍散失,仅有部分俚言俗说得以保存。文章最后详细描述了隋唐至五代时期书籍的收藏、整理和保护过程,以及战乱对书籍的破坏和损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