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八史經籍志二》 古籍 |
唯一号: | 060120020230000624 |
颗粒名称: | 右詩類 |
分类号: | I206.42 |
页数: | 2 |
摘要: | 本文概述了《毛诗》这一古代经典文献的注解、研究和编纂历程。从汉代至唐代,多位学者和官员对《毛诗》进行了深入的注解和研究,包括卜商、韩婴、毛萇、郑玄、王肃、叶遵、崔靈恩、刘楨、王基、孙毓、杨乂、元延明、张氏、陆璣、谢沈、刘炫、鲁世达、郑玄等诸家,以及唐代学者孔颖达、王德韶、齐威等。这些学者和官员的注解和研究为后世理解和传承《毛诗》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其中,孔颖达等人奉诏编纂的《毛诗正义》是《毛诗》注解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经过多位官员和学者的审阅和修订,最终形成了这一权威性的注解版本。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毛诗草木虫鱼图》等著作,这些著作不仅丰富了对《毛诗》注解和研究的内容,也反映了古代学者对《毛诗》中自然物象的深入理解和描绘。 |
关键词: | 唐书 文学 艺文 |
本书追溯了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和藏书的发展历程。自秦始皇焚书后,汉代重新整理出《六经》,但传承过程中简编散乱,学者难以得其真义,于是章句之学兴起。随后,注解、箋解、义疏等流派相继出现,对经典进行解释和阐述。同时,史官记录了三皇五帝以来的世次和国家兴亡,而传记、小说、方言、地理、职官、氏族等也均源于史官。自孔子时代起,儒家经典开始修明,道家老子等也著书立说,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局面。文章还描述了历代文章与时代的兴衰关系,以及书籍的收藏和整理过程。从汉代到唐代,书籍的分类逐渐明确,形成了经、史、子、集四类的分类体系。唐代开元年间,藏书达到鼎盛,著录书籍达五万三千余卷。然而,历经战乱和变迁,大量书籍散失,仅有部分俚言俗说得以保存。文章最后详细描述了隋唐至五代时期书籍的收藏、整理和保护过程,以及战乱对书籍的破坏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