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图书馆
沈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沈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鄕土地理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遼陽鄉土志》
古籍
唯一号:
060120020230000382
颗粒名称:
鄕土地理志
分类号:
K923.1
页数:
70
页码:
四十九-八十三
摘要:
本文记述了辽阳州州境、区界、桥梁渡船、祠祀庙宇、市鎭学堂等内容。
关键词:
辽阳州
州境
区界
内容
州境
治境在北緯度四十一度二十分五杪零東經度六度四
十八分三十七杪 由京師起算 距奉天省城西南百二十里
國初奉錦二郡旗民雜居編戸則守牧治之八旗則城守尉
轄之守牧所治外有屬本城城守尉轄者有屬他城城守
尉轄者又有奉天將軍專轄者以故遼陽原界州治西至
烟狼寨五十里外爲午莊界東至官馬山七十五里外爲
鳳凰界南至黑峪八十里外爲海城界北至楊家灣七十
里外爲盛京將軍專轄界西南至鞍山東南至浪子山東
北至十里河西北至船城皆六十里而遼陽城守尉轄界
所至東三百五十里至一堵墻
興京界西一百二十里至網戶屯廣寗城守界南一百三十
里至生鐵嶺岫巖界北至十里河承德縣界東南至分水
嶺一百六十里岫巖界四南至新台子九十里海城界東
北至張起寨一百二十里撫順界西北至四方台九十里
廣寗界比州治廣逾數倍嗣後東邊添設縣治則東界一
百二十里至田師傅溝與
興京接新民攺設廳治則西界一百一十里至枯榆泡與新
民廳接近來司法行政專屬州牧而光緒三十二年又新
設本溪遼中二縣州之四至東至朝鮮嶺九十里迤南至
老鸛嶺與本溪界計由嶺東至田師傅溝共撥出地延袤
百餘里西至太子河西大駱駝背長林子等處以西之渾
河九十里西北至小北河東之渾河及太子河六十里與
遼中界計由河西至枯榆泡轉心湖共撥出地縱百里橫
二三十里以至五六十里南北及西南三界仍舊然總計
全境猶大邑也
區界
自設立巡警區界以分迄劃界後少有變更計城中分五
區城外設五局二十六區中路局設城西南沙河 距城三十里
分陶官屯望寶台東三里莊首山舖爲四區南路局設興
隆溝 距城南一百三十里是爲一區 并達連河浪子山湯河沿安平七嶺
子甜水跕爲七區東路局設半拉山子 距城東北六十五里 分太和
寺老大台黃堡■半拉山子大東山堡爲五區西路局設
劉二堡 距城西四十五里是爲一區 幷城昴堡黃泥窪唐馬寨小台子
爲五區北路局設小烟台 距城北四十里是爲一區 分河工堡佟二堡
大紙房寒山台黑溝台爲五區各局界南路極闊大東西
次之北又次之中路地益狹矣而各區參差相接形若犬
牙緣舊日鄕團人地相屬重新規畫勢有所難又東南一
帶山多地少東西逼近邊陲北中居腹地猝有盜發資東
西爲屏蔽焉局區之不齊勢使之然也(其各區界址與古
蹟祠廟坊表橋梁市鎭學堂叧附以圖以資參證)
公所
察院行臺 在城西偏舊遼陽府治知州楊鑣又增建考
房六間今廢
知州公署 在城西偏原有大堂三間內宅五間書吏房
東西六間儀門一座大門一間順治十八年知州陳達德
建西書房三間康熙二十六年知州劉貞建東書房二間
四十二年知州胡祚遠建二堂三間東廂房三間四十六
年知州富中𤥎建同治六年知州張鼎鏞重建房屋一百
一十六間光緒二十六年拳匪之亂俄兵入城據之折毁
房屋四十六間所餘數十楹亦皆就傾頹門戶不備三十
年州牧鮮俊英捐廉四千金及紳商捐助一萬三千金復
由公款借墊六千金列入交代以八年攤完照舊基修房
屋一百一十六間
吏目公署
楹堂東房三間住宅二間雍正七年吏目錢志學增修西
書房三間住宅五間耳房一間庚子兵燹後吏目王懋官
重加修葺
城守尉署 在城東偏二道街正廳門房各三楹後院正
房七間前後院東西廂十二間庚子八月俄兵入據之尋
移出殘毀頗多尙待修理巴爾虎及鑲正八旗公務移大
東門內鑲白旗官廳辦理
儒學公署 在城東南隅乾隆二十六年知州明德學正
牛碩景在
聖廟西壁購田姓地築明倫堂三楹門房三間東西廂科房書
房各三間後院住宅五間後增築厨舍三間光緒二十八
年學正趙東昇重葺原自洪武時潘敬移舊學宮於今儒
學署東永樂壬辰都指揮巫凱塑聖賢像正統丙寅謝燫
建尊經閣成化間御史潘宣置祭器宏治壬子御史宋鑑
建四齋及東西號房逾年癸丑鑿泮池戊午攺建櫺星門
正德間御史劉成德重修殿廡設木主親自書之巡按高
越續建名宦祠丁酉御史史褒善重修殿廡堂齋泮池三
面牌坊增建鄕賢祠
國朝康熙十二年知州吳承基請即舊址建正殿三楹嗣署
州張禹錫與學正陳五紀增爲五楹五十年增建兩廡六
間次年知州陳學海又增兩廡爲十間五十八年王玉璿
署州事建築
啟聖祠三楹越二年知州王瀚建文昌祠三間雍正三年建戟
門三楹櫺星門一座
庫 舊在州署堂西康熙間王瀚改建庫樓一間於堂東
倉 州署倉舊在城西偏州治前十五間州治後三十七
間建置年分無考雍正二年知州王瀚建十間經歷焦綏
祚建十間俱在義館西八年劉炎緒建二十間後因徴收
折銀倉皆圯毀旗倉在城內大街南康熙三十二年建十
間雍正六年城守尉觀音保捐建二十間光緒二十年前
每年照例徵米嗣後槪由米店収銀抵米倉亦圯廢僅存
十間不堪存儲
封 州署道南建置無考
牢 在吏目署後州署道南
巡警總局 在州署東北義學舊院房屋二十六間巡官
總局董常川住局局中設總務敎練衛生出納四課皆分
齋治事
敎練所 在巡警局道南鑪灰山左光緒三十三年公買
客棧房一所房二十五間按兩月一班更番敎練巡兵
勸學所 光緒三十三年附啓化學堂院內次年租公立
公司房一所總董司事書記常川駐所視學員一人勸學
員四人周歷四鄕月終回所研究一次附設敎育會於西
院計裏外院房十三間
自治期成會 光緒三十四年附設於勸學所西廂房五
間會長一人會員十四人
交涉局 設於城內二道街山省委員專辦月給津貼六
百圓
稅捐局 設在城內由省委員專辦一切員司書巡薪工
膏火均由局費內開支光緒三十三年共徴解銀拾壹萬
有奇出產銷場木稅提用一成牛馬稅提一成五釐煙酒
提五釐作局費
醫院 在州署後租王姓房光緒三十二年設聘中日醫
官各一員有管藥助手看護諸名由州署月給經費銀六
百餘圓
習藝所 在州署後街戊申春租張姓房五十三間院三
層五月開辦
城池
州城自明洪武壬子都指揮馬雲葉旺因元遺址修築周
圍十六里有奇門六十六年都指揮潘敬開擴東城一里
其北又坿築土城永樂十四年改築北城南北一里東西
四里門三
國朝康熙雍正年間屢修乾隆四十二年重修南城而北城
廢今北門外土城明故北城也今城垣南面長七百六十
丈北面七百五十二丈東西兩面均長六百丈共周二千
七百五十二丈門六南曰豐樂北曰拱極大東曰綏遠西
曰順安小南曰文昌東北曰普安 即高麗門 樓櫓雉堞近已頹
毁日俄之役俄人鑿空出礮車又由西北角總空築輕便
鐵路守土者徒恃此破壞之垣淤淺之池不足以固吾圉
矣
東京城
國初都城即今城東五里之新城垣牆半毁土山之巓舊日
柱礎僅存乾隆年間廢
巖州城 在城東五十五里已圮
船城 在城西北六十里已圮
爛泥舖城 在城北三十五里已圮
山藥舖城 在城北五十里已圮
唐馬寨城 在城西八十里僅存土岡
黃泥窪城 在城西北五十五里城址無存
姑嫂城 在城東六十里安平西北山巓已圮
八里莊堡 在城西八里堡壘已毀
首山堡 在城西十五里首山東北麓堡壘已毁
沙河堡 在城西南五十里堡壘已圮
橋梁渡船
安定橋 舊在南門外已圮後重修石橋改名豐樂
鎭遠橋 在大西門外與昇平橋相去十餘步
昇平橋 在大西門外
昇仙橋 在大東門外
萬板橋 在城北四十里
山藥堡橋 在城北五十里
慶昇橋 在普安門外卽龍王廟渡冬令用柴木駕成夏
令河水漲發折去改用渡船此外大東山堡草橋 赴省之通衢
黃林子草橋 赴省之中道 大紙房草橋 赴省之中道東支 劉二堡草橋
由營口赴省之西道 此橋秋駕春季卽折
太子河渡船 除慶昇橋夏令用船渡外尙有迎水寺渡
額設水手二十名吏目署經理是皆赴省之通衢此外北
路黃林子 太子河龍王廟下游 大紙房 太子河黃林子上游 菱角泡 小北河南下游 小
駱駝背 茭角泡南下游 唐馬寨 駱駝背南下游 皆有渡船
祠祀廟宇
社稷壇 舊在南門外後移西門外雍正年間修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南門外道光三年知州陳瀛移
社稷壇先農壇於山川壇東皆在城南八里杜家窪村北
先農壇 在南門外南八里莊
城隍廟 在城西北隅順治十四年重建泰山娘娘行宮
火神廟並在廟西壁
關帝廟 在城西門外建自至元乙酉年碑尙存
八蜡廟 舊在南門外已圮後設壇望祭
厲壇 舊在北門外後在西門外望祭
旗纛廟 舊在敎塲關帝廟今廢
祭彤廟 漢時建舊址無考
東嶽廟 在城東偏五道街舊名乘興寺
懷王寺 在城中
國初耿藩精忠建
廣祐寺 俗呼白塔寺天聰九年重修有碑記此寺創於
漢經唐尉遲恭重修蓋古剎也相傳有自來佛一尊殊荒
唐今爲日本車跕處寺南有井取水造飴餹經署不黏土
產因有塔糖之名
金銀庫 在城東北隅土山上有觀音寺
慈航寺 在太子河北天聰十年征高麗
駐蹕於此
白衣寺 在城東北天命九年建
蓮花寺 在城南喇嘛園天聰四年建
樓雲寺 在城東三十里山之南坡
朝陽寺 在城東南五十八里湯河右岸
龍泉寺 在城南六十里崇德五年撥僧人九名皆給衣
糧
大安寺 在龍泉寺南八里崇德元年撥給衣糧僧十名
祖越寺 在龍泉寺東
中會寺 在祖越寺南十里
香巖寺 在龍泉寺南其最高峯爲仙人臺皆在千山
向陽寺 在城西南十五里首山嶺東山南麓
淸風寺 在城西南首山南麓
古蹟
遼陽爲古名區州縣名稱見於志書甚夥然經歷代改革
故址難詳父老鮮能徵者爰即見聞所及采而列之疑者
存以俟考
平州 公孫度稱平州牧魏克公孫淵因置平州晉亦未
攺今城東四十五里有土堡猶呼平州
安平縣 晉置今城東六十里有屯名安平卽其地
高麗城子 高麗據遼東時置今城東十八里高麗城子
卽其地
巖州 本高麗白巖城唐以其地爲巖州遼改爲巖州白
岩軍金初改屬石城今石城山下尙有遺址興定間以靈
岩寺爲巖州又置巖州倚郭縣曰東安即今山上之石城
皆在城東六十里俗呼爲巖州城
襄平縣 漢置晉因之後入高麗遂廢相傳明左右後三
衛治卽其地
居就縣漢置遼時爲鶴野
安東都護府 唐總章元年李勣平高麗置於平壤城後
徙於遼東郡故城又徙新開城開元二年徙於平州天寶
二年又徙於遼西後廢
遼東京 遼天顯十年改遼東故城之南京爲東京金爲
東京路領遼陽鶴野宜豐石城四縣末年廢
遼宮殿 舊在城東北隅高三丈南爲三門壯以樓觀四
隅有角樓相去各二里宮牆北讓國皇帝御容殿通志云
在州城之東北
東丹王宮 在城東北隅有大東丹國新建南京碑銘
衍州 遼置衍州安廣軍領宜豐屬遼陽府金併州入縣
据通志云在今州城西南
湯州 本漢襄平縣地遼置湯州按遼史州在東京西北
一百里
宜豐縣 遼置衍州附郭金改州爲縣元省入遼陽路按
遼史近東梁河 宜豐又作宜風
蝎臺 明一統志云在今城外東北隅金大定中修城毀
臺取土得石函啓之中有塊石圓滑天成搖之作聲破之
有大蝎二見風乃死
景遷臺 明一統志云在州城內元權遼陽府事洪革所
建革有志於學慕孟母三遷之敎故名
遼海亭 舊在城內有金高士談詩殘雪樓臺山向背夕
陽城郭水東西又張解題詠云晴光搖碧海遠色帶滄洲
華表仙莊 丁令威學道仙去城內舊有石柱道觀後改
爲倉
遼陽等處怯恰千戶所元至治二年置
廢行太僕寺 明洪武十三年建在舊都司治西南
廢苑馬寺 明永樂五年建在都司治西 由瀼平縣以下皆無蹟可考
墳墓
莊親王達爾漢巴圖魯舒爾哈齊墓 在城東東京城 即今
新城 之東北積慶山 卽東京陵山原名巖壚山 西角
多羅勇壯貝勒爾淸巴圖魯穆爾哈齊墓 在積慶山東
角
多羅碩色貝勒雅爾哈齊墓 在積慶山
剛果篤義貝勒巴雅拉墓 在積慶山
多羅廣畧貝勒褚英墓 在積慶山莊親王墓東南
剛毅輔國公達爾察墓 在積慶山
頴親王薩哈廉墓 諡曰毅在太子河南平頂山下
多羅安平杜貝勒墓 在州城東北響山 按通志云距城一百二十里
定南王孔有德墓 在城東南十里花園村中
石翰墓 授一等伯加拖沙拉哈番在城東三里今稱爲
石家墳
巴士漢墓 拜太子太保刑部尙書授他布勒哈番墓在
城東北十里太子河東迎水寺
黃秉忠墓 奉天府府尹世襲都指揮墓在城北三里小
堡
彭春墓 授一等公都統太子少保墓在城東北八十里
八家子
市鎭學堂
劉二堡 城西四十五里西路巡警局一區爲農商交易
之所堡中立模範小學堂一處
小路煙台 城北四十里北路巡警局一區爲城北市鎭
立模範小學堂一處
呂方士 城東北四十里原名宋官屯乾隆年間村中有
呂方士者家富賣糧每斗照市價减収東錢二百文遠近
爭趨之因共名其村爲呂方士立模範小學堂一處
山
東南二方面距城三十餘里外爲群山攢聚之區而以千
山爲名勝以鷄爪山爲近祖 鷄爪山卽雲蒙山上有石刻距城東南一百四十里 支阜
分岡布於海蓋復岫等城趨成金州半島其遠脈起於長
嶺子長嶺子者長白山南幹之一爲諸河之分水嶺秀起
興京之北者也由長嶺子而南奔赴於佟佳江渾河之間山
幹綿互百餘里高撑於城東半壁爲朝鮮嶺摩天嶺乃遼
東灣諸河之發源地今敘山脈自東北而東南逶迤而南
而西訖於海界其支條紛繞則自東南而西北順水勢爲
山勢也
自本溪入遼界山幹之最著曰朝鮮嶺 卽曹千戶嶺之轉音東路四區與本
溪縣分界處距城東北九十里 柳河發源於此東北諸山皆其分支也其
南支曲折十五里有關門山 與城南關門山同名 鷄冠山 皆距城八十里
以西亂山環繞不可殫數又南東折逾太子河之上游爲
二道河南老鸛嶺一帶諸山南北蜿蜒七十餘里皆城東
面之遠山也
朝鮮嶺之西支南折由瓜溝嶺繞柳河南疊起爲廟兒嶺
十里河發源於此 櫃子山老君峪諸山其西餘支有䃳子寺山城東
北七十里寺內有陳克讓所書碑北接盛京界 半拉山 山形東半如削故名 由茲而南五
里自磨臍山 山項形如磨臍產煤 鏵子嶺 東接磨臍山再東接黃堡灰窑 再南迤西
茨山至尾明山南北延長二十餘里皆富於煤礦可稱寶
庫 皆在黃堡區內 尾明山現設天利公司由省委員辦理其磨臍
山三處皆被日本開採特築輕便鐵路轉輸煤於煙台跕
尾明山再南則與黑鷹台山相接此東北支山之近者也
由黑鷹台而南東南支至韓家䃳 十里 中支自蔣家灣
至下麥窩山皆訖太子河北岸西支爲棋盤山西接棲雲
寺山其勢伏而旋起爲龍王頂山 在城東二十里老大台山南六里山頂有
田二百餘畝農戶居焉西麓有天然井不浚而潔泉自涌出西北麓日本新開石廠二所 迤南至羅
祖洞 山下有洞相傳羅祖隱居於此 亦訖太子河北岸而西北則自尖山
子老大台山 石色靑而性純可雕碑碣燒石灰日本築小鐵路通車跕以運石灰往來不絕相傳
山靈祈雨甚驗 巖壚山 謹案景祖 顯祖陵於東京順治八
年封是山爲積慶山十五年從群臣議遷祔永陵今祗莊親王墓及褚貝勒墓在焉 而止此東
面支山之近者也
太子河南諸山之幹爲摩天嶺 距城東一百二十里接本溪鳳凰界
其勢北起於二道河遙接河北朝鮮嶺脈而南注於鷄爪
山登鷄爪山四望諸山羅列如兒孫由雞爪山分支南支
行入岫蓋東支走入鳳凰西支爲遼岫接界之南分水嶺
西北支爲樣子嶺
由二道河南山起又南五里爲老鸛嶺 孤家子東與本溪接 又南十
里爲大渾嶺嶺東窩刀溝嶺西韭菜峪又南嶺勢高起旋
低爲小高嶺東接本溪縣界之下馬塘又西南折橫遮甜
水跕之東東瞰本溪縣界之連三關即爲摩天嶺又西南
曲折至馬家溝商家台以東石河寨灣流河以西爲新開
嶺爲南八盤嶺嵐華嶺再南突兀高起即注於鷄爪山計
南北連互八九十里是爲細河西藍河東之山脈
由鷄爪山分支西北行三十餘里山形高而銳者曰尖山
子 商家台西媽媽街東 又北十五里爲南樣子嶺又北爲北樣子嶺
台溝墖灣西大洞溝東 又東北爲靑石嶺 甜水跕西北浪子山東 吳家嶺又北
爲砟子嶺西分一小支訖於穆家墳又東北爲弓長嶺八
盤嶺寒坡嶺紅砂嶺綿互於孤家子以西安平以東日俄
之役在此用大激戰以俄人先據險故也又北至釣水樓
平頂山臨太子河橫互東西而突起者爲華表山 距城東六十里
相傳丁令威化鶴處殊附會未可信 堪輿家或目此爲
盛京南屏是爲湯河東藍河西之山脈
由鷄爪山西行連遼鳳分界之南分水嶺自嶺西北分支
經宋家嶺黃家嶺約行二十餘里山形面南聳列曰黑山
或有目爲少祖山者 在吉祥峪之東剛家堡之西北粉城牆北榆樹林子之南山南河水
側時有採金者 北脈連雙嶺子循岡而東北爲滑石嶺 康家溝西北廟溝東南
又折而北爲王千戶嶺 在新堡東麻屯西 又北行爲土門嶺板石
嶺艾家嶺東連雞鳴寺山西俯大興屯訖於湯河沿南井
爾屯山是爲湯河支流及答喇河以東湯河正流以西之
山脈
循分水嶺西行自灣水嶺韓家嶺 遼岫分界處 又西經興隆
溝南而西南折爲龍盤嶺轉而西北爲柳家嶺高嶺 遼海分界
處城南一百二十里 又北至嵐峯寺西磨雲山東 山頂形如磨上有古城土人曾在山
城內得己折古刀 爲雙墖嶺又東北爲廟兒嶺 沙河發源於山西麓 又北奇
峰峭拔南北二十餘里擅東南諸山之勝槩厥惟千山 山多
名勝 國初上有白虎殿現有五寺九宮八菴十二觀
十二峯二十六勝蹟皆經名流品題
千山以東接廟兒嶺而北來者爲八盤嶺牛耳嶺石灰嶺
琵琶嶺老爺嶺一帶岡嶺起伏以迄孟家房石家峪諸山
而止由八盤嶺繞千山東北至金家嶺委折而西越七嶺
子村後轉而西行至調軍台又北爲龍阜嶺直注於首山
而止 首山在城西南十五里一作手山山陽有指掌狀司馬懿征公孫淵有星從首山東北墜入襄平城
唐太宗征高麗駐蹕於此因名駐蹕山有觀音閣淸風寺皆在山陽 是爲答喇河支流以
西沙河以東之山脈
水
太子河 遼境諸水以太子河流域爲最長其源二一出
興京界西流至本溪縣界田師傅溝入本溪湖一出吉林薩
穆禪山自葦子峪東入邊達本溪湖西流至胡巴什溝 距城
東百里 入境內受東南來之藍河細河湯河諸水繞城東北
角而西北受沙河子柳河十里河諸水逶迤而西六十餘
里至小北河東底口子 城西北六十里 南入渾河又分流東支至
小河口出境入海界 城西南百里 西支爲遼陽遼中分界處南
流至三界泡 距城西百里小河口西北 入海界約行境內曲折三百餘
里又南至三岔河合遼河渾河南入海其水之深度小北
河以上僅可行筏小北河以下至營口則河船通便水漲
發時可駛小輪船亦運輸之一利也 按太子河國語曰塔思哈河譯音塔思哈
虎也因字音相近訛爲太子方輿紀要云燕太子丹逃於衍水故名太子河誤矣光緒十年有人取土掘得明
宏治間進士孫磐墓碣云在代子河南代太晉相近漢志又稱大梁水遼志又稱東梁河明一統志云太子河
源出幹羅山西流五百里至都司城東北五里許折而西流至渾河合爲小口會遼河入海以今河流攷之亦合
柳河 源出城北九十里朝鮮嶺西流經䃳子寺及紅寶
石山南 興仁縣界 約行境內四十里合十里河沙河西流入太
子河
十里河 源出城東北廟兒嶺 距城八十里 西流合柳河貫穿
十里河驛再西至楊家灣 距城北七十里 約行境內六十里合沙
河子入太子河而西
沙河子 源出瀋陽城東南九十里王千戶嶺經承德縣
界沙河舖西南流二十里入境內楊家灣會十里河西流
入太子河
細河 源出鳳凰城西北一百四十二里小黑山北灣流
河 距城東南百五十里 一北流經本溪界之石河寨將軍廟下馬塘
摩天嶺之東又西北入境內三道河二道河委折而西四
五十里至細河口 城東八十五里 入太子河行十餘里至葠窩幷
會藍河西流入太子河
藍河 源出城南一百四十里雞爪山下響水﨏 在摩天嶺西
北流經商家台甜水跕至韭菜峪東黃泥岡 城東南八十里 及孤
家子西北流至藍河口約行境內一百六十里經葠窩 城東
七十五里 村南入太子河而西
湯河 源出遼岫接界之南分水嶺北其東支自阿金溝
經媽媽街河欄溝至浪子山西支自五間房經黑山南麓
東北折至剛家堡繞算盤峪西流北折奔赴上下麻屯東
北而下至浪子山合流西北行直衝馬蹄嶺北麓趨入頭
關跕 城東南五十里 合答喇河西北流至湯河沿東折岸北有温
泉故名湯河又東北二十里至安平又西北流三十里經
小屯子村後奔注於羅祖洞南入太子河約行一百九十
餘里
答喇河 源有二一出自興隆溝 城南一百三十里 吉洞峪行四
十里至隆昌州西一支出自雙塔嶺東嵐峯寺 城南百一十里 東
北折至隆昌州合流又東北經金廠而下爲上答喇河過
龍口寺爲下答喇河又北流經疙疸寺南東行由朝陽寺
山南又東北趨入頭關跕西北入湯河約行一百二十里
南沙河 源有二一出自千山之廟兒嶺西北經汪家峪
東北折至判甲鑪 城南二十五里 一出自梨花峪西流五里至判
甲鑪合流轉而西至沙河驛迤北而西經城昻堡村北貫
劉二堡又西四十里經常家窩鋪西達大駱駝背 城西八十餘里
河東底口子入太子河而南約行一百六十里
運糧溝 本出千山西北孟家溝經陽氣堡 城西南六十里 達道
灣繞六間房而西直注唐馬寨又南至大台 城西南八十五里 入
太子河長約九十里相傳有唐馬寨城時曾由此運糧今
下流已淤塞矣
道路
遼陽北接
盛京南通營口旅順東連鳳凰西達新廣爲奉天之要衝舊
設南北驛跕舖兵八名北三十里爛泥舖又三十里十里
河舖原名虎皮驛西南三十里沙河舖又三十里鞍山驛
專司遞送文報自鐵路郵政通而驛遞廢矣其陸路出城
東北行渡太子河至韭菜園子經章台子三界埧大路煙
台山藥堡至十里河逾河北至承德縣界出城西南由八
里莊經首山嶺沙河舖涉河而南經㟳山屯長甸舖至鞍
山跕入海城縣界東出由峩嵋莊分二支南支由高麗村
望寶台大小石門嶺至湯河沿逾河經頭關跕金寳灣逾
馬蹄嶺循河而東南至浪子山再東經河欄溝樣子嶺塔
灣至甜水跕又東越摩天嶺計行百二十里入本溪縣界
連三關北支由峩嵋莊經小屯子至安平 距城六十里 再東越
寒坡嶺抵孤家子又東五里逾老鸛嶺計行九十里入本
溪縣界西出由胡倉房大沙嶺黃金屯及黃泥窪再西至
小北河兩河船渡處計行六十里入遼中縣界其航路惟
太子河達營口之一途大槪西北陸路或患泥淖而東南
山路又多崎嶇也
田賦
境內田賦除內務府戶部官莊等地坐落本境歸省城管
莊地冊外約分爲旗民両項旗地分旗倉升科餘租伍田
隨缺牛倉內倉七項民地分銀地米地餘地加賦減賦餘
地額增新增地額徴民典旗餘地及學田八項旗地歸城
守尉經収民地歸州署徴收甲午兵燹後冊簿燬失新增
年限無可考稽僅可得其槩畧云
旗倉米地 九萬五千二十餘日日六畝每畝額徴倉斗
四合四勺二抄五撮計每年額徵米二千五百二十石零
舊設倉官外郎各一員同城守尉主管徴收光緒三十二
年裁倉官外郎專歸城守尉徴收
升科地 八萬三千八百三十七畝八分五釐八毫九絲
畝徵制錢六十文每年共徴制錢五千零三十串零二百
七十一文五分三釐四毫
餘租地 十萬九千五百三十九畝三分五釐地分三則
上則每畝應徴制錢七十文中則六十文下則五十文每
年徵錢六千五百三十三串二百五十八文八分五釐 按餘
租者國初官給牛種招墾外所餘地謂之餘租民地亦然
伍田地 一萬六千三百日日六畝每畝徵銀四分每年
徵銀三千九百一十二兩
隨缺地 四千零八十日日六畝每畝徵制錢六十文每
年徵錢一千四百六十八串八百文
牛倉册地 四十萬零一百四十九畝六分每日六畝折
徵省錢九百八十文每年共徵省錢六萬五千三百五十
七貫七百零
內倉冊地 一百一十五萬五千零九十畆每日六畆折
徵省錢一品一百二十文光緒元年經
京將軍崇奏准正餘各欵一併在內每年徵省錢二十一
萬五千六百一十六吊八百文
以上旗地共四十萬六千八百三十六日零八分零八
毫九絲共徵制錢一萬三千三十三串三百三十零三
分八釐四毫共徵省錢二十八萬九百七十四吊五百
共徵米二千五百二十二石零共徵銀三千九百一十
二兩
額徵銀地 十萬三千四百一十四畝三分三釐每畝折
中徵正耗銀二分七釐五毫共徵銀二千八百四十三兩
八錢九分四釐零七絲五忽 原額十萬零五千七百二十五畆一分三釐撥遼中
縣一千三百八十九畝三分本
溪縣九百二十一畆五分
額徵米地 現數原額及撥出數均與銀地同每畆折中
徵倉斗粟米四升四合六勺八抄零四圭共徵米四千六
百二十石零五斗九升三合六勺三抄零一圭三粟零
額徵民餘地 一萬二千六百九十六畝九分九釐每畝
折中徵銀六分每年共徵銀七百六十一两八錢一分九
釐四毫 原額一萬五千零八十二畆八分九釐撥遼中一千六百五十九畆六分本溪七百二十六畆三分
額徵加賦餘地 二千零六十四畝每畝徵正耗銀八分
八釐每年共徵銀一百八十兩六錢三分二釐 原額三千零三十四
畆撥歸遼中七百八十八畆
本溪一百八十二畆
額徵減賦餘地 二千五百零三畆每畆徵銀三分每年
共徵銀七十五兩九分 原額五千五百二十九畆撥遼中二千八百二十四畆本溪二
百零二畆
額徵學田地 八百四十九畝六分每畆徵銀六分每年
共徵銀五十兩九錢七分六釐 原額一千畆除儒學自徵六十九畝二分撥遼中十
畝本溪七十一畝二分
額徵新增地 一千八百二十七畝七分八釐每畝徵銀
三分每年共徵銀五十四兩八錢三分三釐四毫 原額五千三百
一十九畆五分八釐撥遼中三千四百五十四畆六分
本溪三十七畆二分
額徵民典旗餘地 九百一十九畝六分每畝折中額徵
銀六分二釐每年共徵銀五十七兩一分五釐二毫 原額一千
零二十畆零一分撥遼中
縣一百畝零五分
以上民地二十二萬七千六百八十九畝六分三釐州署徵收每年額徵銀四千零二十四两二錢六分零七
絲五忽米四千六百二十石五斗九升三合六勺三抄
零一圭三粟零
釐稅
境內雜稅初歸奉天府通判督徵康熙二十六年設城守
尉始由守尉徵收不過牲畜牙行舖戸行戸等稅咸豐初
設釐稅同治初立鵞房木稅名目漸多如牛馬稅一項先
前有海查之名 下鄕徧查他處無之 頗滋流弊以致鄕民匿稅抗稅
往往有之固由民不知義務亦辦理未盡善也光緒三十
二年改釐稅行統捐一稅之後不問所之槪不重徵而究
不免弊竇卽如車舖所需木植有捐雜料有捐製成輪輿
又有捐是一物而三稅矣其他工藝亦然嗣稍爲變通祗
收原料稅以恤工藝三十三年改統捐仍行釐稅均按本
抽稅土貨外售値百抽五若當地銷售再加銷場稅每百
抽二商民習而便焉惟貨物由營口大連輸入黠賈巧於
混冒以期免稅積成漏巵本境之稅額必減是不可不急
籌補救之方也
糧稅未設統捐以前徵收糧捐名稱有二一每糧一石
捐東錢二百五十文一每糧一石銷場捐錢一百文二項
捐共東錢三百五十文出口雜糧車船運每石收錢四百
尺秤捐 出入秤貨値百抽二又銷場稅値百抽一由車
船來貨每件抽収東錢八百文其綢絹布疋又按價本抽
尺捐百之一
產銷之釐稅 本地貨運外銷售値百抽百分之一五若
當地銷售再按價本抽銷場捐百之二其經工藝製造品
祗收原料稅免其出產銷場兩稅以示恤工之意
烟酒稅 仿直省新章變通之每觔加價東錢一百文
牛馬稅 光緒三十一年前歸城守尉署經理是年冬由
省派員經收嗣因収數短絀三十三年奉督撫札飭歸併
捐稅局兼收牛馬騾每頭値百稅五加局費錢一品驢每
頭値百稅百分之二五加局費錢五百文豬値百稅二加
局費二百文羊每支稅四百文無局費每年収銀三萬圓
木稅同治初設稅局於東門外鵞房向章木植十五抽
一其十四照例稅銀每兩三分近年由省派員專収稅則
仍前而収額見絀宜急整頓 以上統歸斗秤捐局辦理
屠獸場捐 光緒三十一年冬日本司令部在北門外設
場派獸醫檢騐以防病毒而重衛生収檢驗各費嗣經鮮
州牧俊英交涉委員于沖漢籌款將場購回歸巡警衛生
課經理其檢驗費豬每口收銀五角牛每頭三圓驢每頭
一圓羊每支二角每年約收銀四千圓歸本城新政開銷
物產
天然產
遼陽全境備山林川澤原隰邱陵墳衍之五地則天然之
物生必夥其類約可大别之而爲三一曰動物以蠶繭爲
大宗牛馬羊豕次之其餘鳥獸魚鼈皆常產也一曰植物
以豆粱爲大宗其餘皁覈莢叢皆常產也一曰鑛物以煤
爲大宗其常產有硝磺砂石鐋石靑石黑礬石緜等類所
惜者工藝未興生貨多而熟貨少故天然之產足供製造
之資料而不能盡其用類如動物之虎狼牛馬狐狸之皮
牛毛羊絨豬毛蠶絲可爲皮貨織造之資料牛羊魚腊山
雞鐵雀可爲罐詰之資料植物之藍草紫草葵花老鸛眼
可爲染料桑皮秫稭棉麻椵皮可爲紙料玫瑰葡萄梨蜀
黍包米豌豆小豆麥黍大豆芝麻蓖麻蘇子棉花子可爲
酒油料鑛物除燒料外亦多可製器物地不愛寶留以待
生人之用誠能講求製造不患原料之缺乏矣
動物之殖產
遼邑地闢農勤無多牧場所畜牛馬羊豕雞鴨類皆農家
之副業畜養之法以天然雜草餘糧充其飼料兼以積糞
肥田約計境內騾馬十五萬頭驢牛十三萬羊豕各五十
萬雞鴨五倍於羊豕綜核子母滋生每年一本可得一倍
之利唐書渤海傳俗所貴者率賓之馬鄚鴣之豕本草云
遼有食雞角雞二種其爲常產古已然矣其野產有虎狼
熊狐兔山雞鐵雀騖鷹皆山澤間自然殖產可供獵弋魚
以太子河魴鯉爲美諺云居就糧梁水魴太子河舊稱東
梁河水淸沙淨魚故鮮美惜未能興漁業耳網戶旗人歲
貢鮮魚及魤魚屆時網取於太子河及各河口可知遼陽
漁業亦殖產之可稱也
農產物出額之最多量者惟大豆高粱 卽蜀黍 逢一有年敷
土人二年之用有餘故高梁酒豆餅爲出口大宗而秔米
尤爲特產秔卽陸稻米色微靑俗呼遼陽靑城西南陶官
屯所產向係貢品號爲桃花米城東高原地宜豆宜粟宜
玉蜀粟 卽包米 城西太子河左右宜來麰 來大麥麰小麥 其餘各色
雜糧如黍 糜子 稷等類早種而早熟於氣候尤宜其油糧類
豆子而外有蘇子芝麻蓖麻火麻 卽線麻 等統計一年収穫
額應得高粱二百七十萬石大豆一百一十五萬石秔子
六萬石小麥三萬石雜糧如穀子稗子大麥小豆糜子包
米等約得三萬餘石誠產糧之區也又有農產雜物如瓜
子靛烟檾麻等靛烟二種色味遜於吉林土產然亦曰用
之要需特農學守舊各種子類古今一轍無特别改良之
法故農業不見發達也
蔬菜
蔬分園產山產野產三種插產罕珍品如高田之薤蕨下
隰之毛薺馬齒莧皆是園產如山藥土瓜土豆蘆菔胡蘆
菔 紅則取其根菘韭菠芹等則取其莖葉葫蘆倭瓜蘿俗貝■紅
王瓜及一切蓏類則取其實約四十種至於榆蘑 榆樹枯根所化
榆肉 生樹窟中色黃善固腎氣 榛蘑 生榛棵下 松蘑 生松下 木耳 生於木 石耳
生於山石味勝木耳 統爲山產採而乾之頗充菜品且多輸出境外
云
果物
遼境地候頗適於果物品類之多且美者以梨爲最次之
葡萄桃李杏子櫻桃胡桃山樝榛栗皆居民額外之土產
栽於園圃僻地東南山地出產尤爲繁夥梨有紅白甜酸
香水各種葡萄有白紫各種栽梨須用接法葡萄冬季須
用窖藏防其凍損餘無許多良法惟惜境內罕有大果木
園其香水梨乾蜜餞山樝製造未廣一切罐詰果脯等製
法尙未講求若於土質山荒各隙地栽植果物園濟之以
製造則地無遺利而果物之輸出額當日增一日矣
蠶桑 附棉花
蠶絲亦本境殖產之一大宗除梁豆外餘皆不及特野蠶
多家蠶少野蠶飼以柞葉山村僻地如城南興隆溝吉洞
峪浪子山以南城東牛棚溝茨溝一帶土人設場養蠶資
爲農家之副業輸出額近日漸增約歲出繭七十萬兩飼
養之法每剪一把場地必須小柞樹四千株乃供飼放置
買四千株樹之場値銀五百圓又須防蟲鳥害春秋兩季
但無暴雨早霜雨澤順時則蠶不受病方可豐収惟絲之
色質亞於桑蠶若設法提倡加以保護擇山僻地選種植
桑數年以後絲美而利亦厚矣絲之外適於紡織者惟棉
城東沙土地性質最宜唐書渤海傳俗所貴者沃州之棉
是也豐歉均平每畝可収棉花十六觔每歲額產約在十
萬觔以上足敷當地之用
林業
境內無窩集森林所有樹木不過村僻山谷之間殘伐之
餘而已其土宜之類别有二原隰宜楊柳山谷宜松楸柞
椵其小者爲靑剛柳煖木六棱木材堅而韌爲梓人所必
需惟桑植則隨處皆宜而栽之者甚少蓋從前於林業無
奬勵保護等法委諸天產之自然到處林木有荒廢無增
植其結果必至涸竭來源缺乏材料近來鵞房木廠材木
皆由
興京本溪輸入而境內林叢僅供樵采東南一帶惟興隆溝
一區山無不毛餘盡童赭及此設法講求林業之盛十年
可以俟之
鑛產
城東諸山爲鑛產之府日本人嘗言遼陽東北數處出產
供全部用而有餘指煤鐵言也現除牛心台之煤坑賽馬
集之鐵鑛劃歸本溪外若盧家屯尾明山茨山大窑鏵子
溝等處皆饒■鑛其脈由磨臍山經過尖山子茨山南至
尾明山延長六七里以達二十里由山脈東西兩面掘採
皆可得煤磨臍山之鑛脈先見又隔此山脈至大榆溝東
相距一小河曰大窑亦堪開採此一帶地質主於砂石岩
黏土岩頁岩等因之構成煤質由磨臍山東經老君廟尖
山子櫃子山之間由凝灰構成其南一面砂石甚多鏵子
溝老虎溝馬家溝等山之西多黃土饅頭山附近多頁岩
就已發見之例驗之磨臍山地面之上層爲黃土二層爲
砂石三層爲頁岩四層乃達於煤而煤亦有四層上層厚
五尺二層厚四尺三層厚三尺至八尺四層厚五尺各層
之間有隔十尺厚者有隔一百尺至二三百尺厚者自日
俄戰後日人開掘磨臍山茨山鏵子溝數處華商之煤票
皆廢祇尾明山設天利公司由省委員經理至附近之缸
窖煤產稍薄有華商領票試採而其利尠矣其山麓之黏
土適於煉瓦砂土適於製造砂器山四面之礬盛堡煤土
含礬質土人置場煉礬恒利賴之餘若老大台灰窑等處
之靑石石灰城南黑山下之金場 鑛苗不旺時有土人揀采 漿石鐋石
小豆石硝磺等往往多有亦鑛物之資用者也
藥材
遼境特產之藥品五味子細辛鷄爪山之蒼朮最爲適用
并地骨皮荊芥木賊防風車前兔絲益母草白附子每歲
約出三四萬觔人葠品不佳山內亦間有之
製造產
工藝泥守舊規一切製造全無進步大抵用力多而成功
少故獲利亦微已前製造各品以燒酒豆油蘇油爲大宗
計城內外燒鍋九處市鎭燒鍋八處每處需人七八十名
油坊二十三處每處需人十餘名至二十人不等每年所
出可得一百餘萬圓之譜次則繅絲纊綢毛頭紙牛皮兀
拉氈耳帽氈鞋車瓦犁鏵諸鐵器洋綫口袋等又次則油
蠟水膠粉子梨乾油盆及銀錫木石泥瓦機房裁縫各手
工僅供本境人日用而已此類工藝舖戶隨其資本多寡
以爲差等城鎭往往有之然苦窳者十之八九矣
附現在出額表
類别 工廠 歲額 銷場 原料
高梁酒城鎭燒鍋四十五萬提 本地牛莊二 高梁大豆小麥
豆餅城鎭各油坊 三十六萬觔 牛莊大連大 豆
豆油 油坊 二十三處 一百八十萬觔 本地七分牛莊三分 大 豆
油蠟城內蠟舖三萬觔本 境麻油馬油川蠟
梨乾 果舖 梨窖 五千觔各行省香 水梨
洋線袋機房六萬條本境本省日本洋綫
綠豆粉 粉房百餘處 三十萬觔本 境小豆綠豆秫米
米粉子 米粉做房八萬觔本境秫米包米
毛頭紙 紙 房六萬疋本 境麻繩網衣
大機布機匠房 本 境綿花洋線各半
香 城東香磨城內香舖 八十萬封 本境及錦府長春府 槐杏柞榆藥料
以上植物製造
生絲 東南山七十萬兩蓋 州柞 蠶
纊纊 綢東南山及城內三千疋本境四北省六柞 蠶
氈鞵 城內及東山一萬雙本境羊毛絨
氈耳帽 城內及東山八萬頂本境羊毛絨
水膠 城內膠房三萬觔本境牛皮
兀拉 城內兀拉舖三萬雙本境牛皮
黑綠皮 城內做房 本境驢馬皮
以上動物製造
車瓦鐵鑪 二十萬觔本境一北城二熟 鐵
鐵鏵鏵鑪 一萬條本 境 生鐵由賽 馬集來
石灰 城東各灰窖八百萬觔本境一北城二靑 石
沙鍋礬盛堡 三萬個本境及錦州砂石
綠油盆 西關外盆窑 一萬套本境二省城一黃土銅鉛
銀器飾 城鎮銀匠舖四千兩本 境銀金
錫器 城鎭錫舖一千觔本 境錫鉛
以上鑛物製造其餘煩鎖不及備載
商務
工藝旣安於窳敗則輸入貨値必贏於輸出商務且日形
其困遼陽鐵路交通由大連營口輸入洋貨稅則旣輕價
格自廉故人競趨之若不急求抵禦華商彫敝何堪設想
現計城鄕各行舖戶不下三十行一千餘家多半仰給於
外貨及各行省貨而輸出貨値僅抵輸入貨値十分之四
五蓋緣工無良法商人專賴土產生貨與外人交易土產
不增而銷用漸廣是漏巵也言商戰者可弗急思挽救歟
附現在輸入輸出歲額表
輸出類銷場額數價 格運路
高梁酒營口三十萬提 一角五合五四 〇〇〇圓水陸平均
豆餅營口大連三十六萬觔 一圓合三 六〇〇〇〇圓水陸平均
豆油營口五十四萬觔一角合五四〇〇圓水陸平均
生絲蓋州七十萬兩 一角五合 一〇五〇〇〇圓陸運
一千八百疋 五圓合九〇〇〇圓陸運
洋線口袋 吉江二省 三萬五千條 四角合一四〇〇〇圓陸運
車瓦 長春府各城十六萬觔七圓合一一二〇〇圓陸運
梨乾 各直省五千觔四角合二〇〇〇圓陸運
石灰 盛京鐵嶺三百萬觔四角合一二〇〇圓陸運
以上製造物共價値五十六萬一千八百圓
高梁 營口大連二十五萬石 四圓合一 〇圓 水運二五陸運一五
黃豆 營口大連二十三萬石 七圓合一 六一〇〇〇〇圓水陸平均
小米雜糧 營口十萬石 四圓合均 四〇〇圓陸運
秔米 蓋州一萬石 一圓五合 一五〇〇〇〇圓陸運
檾麻 營口八萬觔四圓合三一〇〇圓陸運
綘蜜 南省三千觔 一圓 五合四五〇〇圓陸運
黃蠟 營口七千觔四角合二八〇〇圓陸運
五味子 南省一萬八千觔二角合三六〇〇圓陸運
細辛 南省八千觔 一角 五合一二〇〇圓陸運
荊芥 南省五千觔一角五合七五〇圓陸運
地骨皮 南省四千觔五分合三二〇圓陸運
木賊 南省四千觔六分合二四〇圓陸運
防風 南省三千五百觔六分合二一〇圓陸運
蒼朮 南省一千觔七分合七〇圓陸運
以上土產共價三百一十七萬六千八百九十圓
二項共輸出三百七十三萬八千六百九十圓
輸入類來源額數價 格運路
大尺布 山東一萬五千件 七十二圓合一 〇八〇〇〇〇圓由營口 水二陸三
淸水布 山東四千五百件 四十八圓合二 一六〇〇〇圓由營口 水陸平均
套布 山東直隷一千五百件 四十五圓合六 七五〇〇圓
海紙 福建三萬五千塊 圓 八合六三〇〇〇圓
甲紙 福建四千五百簍 二圓 八合一二六〇〇圓
紅糖 台灣一萬五千包 九圓 合一二五〇〇〇圓
淸皮糖 台灣五千包八圓合四〇〇〇〇圓
冰糖 台灣福建二千五百包六圓合一 〇〇〇圓
白糖 台灣福建五千包 十二 圓合六〇〇〇〇圓
川連紙 廣東一千簍 七圓 五合七五〇〇〇圓
白觀紙 廣東三百扛十圓合三〇〇〇圓
錠子烟 兩湖一千箱 十三 圓合一三〇〇〇圓
靑絲烟 廣東四萬五千觔 三圓 五合一五七五〇圓
老葉烟 廣東三百箱 三十六圓 合一〇八〇〇圓
茶葉 安徽五萬觔七角合三五〇〇〇圓
官粉 廣東 二百具一具千盒 十五圓合三〇〇〇圓
洋白麪 香港上海 十二萬袋 二圓二合 二六四〇〇〇圓
江北棉花 湖南 鎭江上海 三千包一包八十觔 二角合四八〇〇〇圓 以上皆由營口轉運水陸平均
葉烟 吉林二十萬觔 一角 五合三〇〇〇〇圓陸運
以上本國及租界輸入貨共價値二百一十一萬九
千一百五十圓
打連布 外 洋一千六百件 九十圓合 一四四〇〇〇圓
花旗布 美英日二千六百件 一百一十圓合 二八六〇圓
苧布 外洋二萬疋 八圓 合一六〇〇〇〇圓
漂市布 外洋五千疋七圓合三五〇〇〇圓
羽綢 外洋八千板七圓合五六〇〇〇圓
洋線 外洋七千件 一百二十圓合 八四〇〇〇圓
粉連紙 外洋一千扛八圓合八〇〇〇圓
白糖 外洋一萬二十包 十二圓合 一四四〇〇〇圓
冰糖 外洋五千包七圓合三五〇〇〇圓
洋火 日一萬箱五圓合五〇〇〇〇圓
火油 美 二萬五千箱
靛油 外洋一千五百桶 八十圓合 一一〇〇〇〇圓
洋連紙 外洋一千簍七圓五合七五〇〇圓
洋蠟 外洋五千箱四圓合二〇〇〇〇圓
烟草 日英美平均二萬匣 一圓 均含二〇〇〇〇圓 以上皆由營口大連轉運水陸平均
以上外洋輸入貨共價値二百萬零五百圓
二項輸入共値四百十一萬九千六百五十圓
又以上所列洋貨不過約舉其類至於一切洋酒服
玩文具鐘表儀器尙俟調查約歲入之數不下十餘
萬圓之譜且有增無減云
知识出处
《遼陽鄉土志》
本书记述了辽阳州设置沿革、政绩录、兵事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辽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