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林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唯一号: 030736020220000233
实物名称: 板栗林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060.pdf
类型: 植物
分类号: S664.2
主题词: 板栗

实物简介

板栗,古称为栗,是壳斗科栗属植物,主要产于中国。常生长于海拔300米-2800米的山地地区。板栗又分南方栗和北方栗。前南峪板栗属北方栗中的优良品种,果实与南方栗相比较略小,果肉糯性,果肉淡黄,甘甜芳香,含淀粉51〜60%,蛋白质5.7-10.7%,脂肪2-7.4%,还有糖、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А、В、C及钙、磷、钾等矿物质,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o以十粒计算,热量为204卡路里,脂肪含量则少于1克,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传统中医认为吃食板栗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是老幼皆宜的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生吃甘甜,更适合煮炒食用,被誉为“千果之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曾写诗称颂栗子的食疗功效,“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栗树木材致密坚硬、耐湿。枝、树皮和总苞含单宁,可提取栲胶。 自古以来,太行山就是著名的板栗产区,有近5000年的种植史。《诗经》是描写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诗歌总集,在这些诗作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描述;有“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的战争回顾,更有大量的生活劳作相关的情节,《诗经》中有许多果树的描述,如李子、桃、梨等等,其中还有栗子的记录,由此可见栗树在先秦时期已经有大量的种植了。在《诗经》中就有“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的歌咏,诗中说一对男女以栗为喻来表达自己的爱情。《吕氏春秋》记载“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冀山之栗就是指今天的河北太行山一带所产的板栗。在《史经》及司马迁《史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如《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苏秦传》也有“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的说法。 在前南峪有一片上万株的板栗树林,其中大部分是唐代栽种的,这里的人祖祖辈辈传说,前南峪的板栗是当时的“贡栗”。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太行明珠-前南峪》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部综合介绍前南峪历史、文化与发展的图书。概括介绍邢台县前南峪的历史发展历程,分别就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的山川,坐化山的风景与民间传说,绿色的生态园中的植被与景观、经济植物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在追溯历史时,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前南峪那段历史进行还原,其中有感人的故事,有军民共建的回顾,还有抗大精神的弘扬。特别是前南峪人在抗大精神的引领下,在半个多世纪里进行两次创业,把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殊荣,创造着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再造了一个风景秀丽、生态和谐、百姓安居家园。是社会工作者、乡村历史研究者及大中专学生、旅游爱好者了解前南峪的优秀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