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谷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唯一号: 030736020220000225
实物名称: 化石谷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045.pdf
类型: 山川
分类号: P931.2
主题词: 山地-地貌学

实物简介

化石谷是一条幽长的山谷,位于坐化山西侧,谷宽10-20米,谷深有120多米,谷顶有太行山最长的吊桥,吊桥名为“渡仙桥”,这座吊桥长度百余米,宽约2米,吊桥距谷底最深处有七十多米,行人在这座吊桥上面行走时,来回摇摆,飘飘欲仙,如同神仙,为此又有“过仙桥“一称。 吊桥下的化石谷另有一番景色。这里谷深幽幽,林木茂密,山路两侧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无名野花。谷底的沟壑里保留着大量的太行奇石。 这些石头的形状有块状、有椭圆形、有不规则形,各种各样,奇形怪形,五花八门,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白,有的黑、更多的是红色的。石质坚固、脆硬,纹理清晰可辨。 奇石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尊崇自然、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的体现。古人认为石头为山之骨、岭之脉,坚硬而有灵气,可为体弱多病的人带来健康平安。现在许多的单位都放置巨石,有代替影壁的作用,在民间还有的作为避邪驱魔的石神,或作乘凉闲坐。赏奇石贵在意境,重内涵、有情趣、看神韵。奇石的意境蕴涵深邃,耐人遐想,让人品味无穷陶冶情操。 更有趣的是,这里还是学习地质知识的学堂,有许多模树石和浅海环境形成的奇石。 早在十四亿年以前,坐化山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滩。海砂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沉淀,每沉淀一层都会留下岁月的痕迹。化石谷山脚下有一处废弃的采石场,这里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红石板,这种红石板也是当地人建筑房舍的材料。在红石板上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如水波纹、泥裂纹、雨痕纹、虫迹纹等。这些图案形成了大家所熟悉的波浪石、龟背石、雨痕石等。 红石板面上有柏树枝状的花纹,在地质学上称为模树石,模树石又称树枝石,有假化石之称。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太行明珠-前南峪》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部综合介绍前南峪历史、文化与发展的图书。概括介绍邢台县前南峪的历史发展历程,分别就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的山川,坐化山的风景与民间传说,绿色的生态园中的植被与景观、经济植物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在追溯历史时,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前南峪那段历史进行还原,其中有感人的故事,有军民共建的回顾,还有抗大精神的弘扬。特别是前南峪人在抗大精神的引领下,在半个多世纪里进行两次创业,把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殊荣,创造着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再造了一个风景秀丽、生态和谐、百姓安居家园。是社会工作者、乡村历史研究者及大中专学生、旅游爱好者了解前南峪的优秀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