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峰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唯一号: 030736020220000221
实物名称: 毛公峰
其他名称: 大寨山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041.pdf
类型: 山川
分类号: K928.3
主题词: 名胜古迹-山-中国

实物简介

毛公峰即大寨山,位于前南峪北2公里,海拔1319.8米,是因山峰剪影与毛泽东的头像十分相似而得名,特别是在坐化山静心台上,或在抗大陈列馆的平台上,每当太阳初升或西垂时,山峰影像如毛泽东的仰脸头像。毛公遗影成为前南峪景区一大圣山,半个多世纪以来,前南峪发展时刻不忘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新世纪里,他们以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抗大精神,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创出一条太行山道路。 关于大寨山还有一个历史故事。1940年门月,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转移到太行山区邢台县浆水镇,选择了前南峪继续进行抗大教育。在两年零六个月的时间,抗大坚持“以教育为中心”,认真贯彻毛泽东主席的“理论联系实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和“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边战斗边教学,克服日军对抗大的经济封锁而带来的各种困难,粉碎了日军对抗大多次进攻,取得了反“扫荡”战斗和反“蚕食”斗争的重大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邢西抗日根据地浆水进行大扫荡,从山西、邢台两面进行夹击,企图就此一举围剿抗大,在大寨山制造了震惊各地的“大寨山惨案”。 5月31日,一股日军在邢台县将军墓镇折户村后的大寨山上,将隐藏在山上的40余名村民抓住,搜身之后,随即把人群中10几名青年妇女拉到一山洼,残暴蹂躏。接着便将40余名村民赶到一个悬崖边,开始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屠杀。他们用推、扔、枪刺等手段,将手无寸铁的无辜村民推下几十米深的崖下,其中有几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但日军犹不罢休,又用手榴弹往崖下扔,有个别未死者也被手榴弹炸得血肉横飞,大寨山下尸横遍野,鲜血横流。6月1日,日军再次搜山,被他们残害的无辜村民又有五名。前后两天,在大寨山上躲藏的和平村民有42人遇难,20余人伤残,19人被抓走当劳工。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太行明珠-前南峪》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部综合介绍前南峪历史、文化与发展的图书。概括介绍邢台县前南峪的历史发展历程,分别就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的山川,坐化山的风景与民间传说,绿色的生态园中的植被与景观、经济植物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在追溯历史时,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前南峪那段历史进行还原,其中有感人的故事,有军民共建的回顾,还有抗大精神的弘扬。特别是前南峪人在抗大精神的引领下,在半个多世纪里进行两次创业,把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殊荣,创造着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再造了一个风景秀丽、生态和谐、百姓安居家园。是社会工作者、乡村历史研究者及大中专学生、旅游爱好者了解前南峪的优秀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