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理名称: 清河县
唯一号: 030733020220000040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111.pdf
层级分类: 县(区、旗、县级市)
隶属: 邢台市

参考方位

很多张氏谱牒都记载,张氏的祖居地在清河。挥的后代“世居青阳,封于尹城”,即今天清河县的“青阳”,清河也就成了张姓的一大郡望。《太平寰宇记》记载:“青阳县,汉县,属清河郡”,“古青阳县县城在县(指宋贝州清河县城)东南三十五里。”明嘉靖《广平府志》载,汉高祖四年置清河郡,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根据这些记载,对照清河建制沿革,并查《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西汉青阳县城应在今清河县油坊一带。据此,足以证明挥的祖居地就在今天的清河县。古代“青”与“清”两字通用,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因此,我们认为,“青阳”就是“清河的北面”。历史上,清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曾经流经现在的清河县,这在《水经注》中有记载。又据《中华姓氏通史•张姓)(邓洪波著)记述:在数千年前,当时整个华北平原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得多,降雨较多,清河的流量很大,并常常造成水灾。大禹的父亲鲧曾到这里来治水,这里雨水既多,草木茂盛,有大型食草动物及食肉动物出没其间,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张氏先民手持强弓硬弩,如何在平原树丛中追捕野兽,在清河水中捕鱼。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市
隶属